小贴士
2步打开 大武汉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展江汉新担当 绘时代新“枫”景

2023-08-21 23:26 江汉之声微信公众号  

要闻

“吃一堑长一智,下次网上转账我一定小心谨慎!”在民权街道综治服务中心,经过7个小时的调解,居民石某终于拿到首批87100元赔偿,并发出由衷感慨。

近半年时间内,石某被一网络团伙诈骗36万余元,其中向该团伙成员王某名下账户转款87100元。近日王某被依法羁押,石某向其索赔全部损失,王某表示无力承担,双方僵持不下,发生纠纷。民权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积极介入,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做好双方工作,一方面说服王某积极赔偿、争取谅解,另一方面劝导石某在对方赔偿能力范围内尽快挽回损失,最终双方就赔偿达成一致。“调解工作不是‘和稀泥’,而是客观评估得失,找到纠纷双方的平衡点。”调解员如是说。

这是江汉区矛盾纠纷调解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江汉区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整合矛调资源,持续壮大矛调队伍,全面构建多元化解格局,实现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由末端向前端转移,治理效果由“治已病”向“治未病”延伸,确保“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筑牢平安江汉坚固防线,描绘江汉新时代新“枫”景。

 江汉区综治中心

01一站式调解 面对面沟通 综治中心让百姓省心

持续深化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聚焦“功能融合、资源整合、平台聚合、服务前置、调解全域”,统筹政法、信访、法院、司法、妇联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力量进驻。

江汉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

“前前后后找了他们好多趟总是谈不拢,没想到中心一调解,这么快就解决了,真是又方便又省心!”年轻妈妈郝某激动地说。此前,郝某来到综治中心,反映女儿在幼儿园摔伤手肘,诊断为轻微骨折并进行了手术治疗,幼儿园支付了全部医药费,但女儿手术后一个半月才拆除石膏和钢钉,她陪护多日造成的误工损失幼儿园拒绝承担。

调解员耐心地安抚当事人情绪并详细了解事情经过,明确郝某诉求后,会同中心速裁法庭法官及区教育局领导共同参与调解。

 综治中心速裁法庭敲响第一锤

调解中,针对幼儿园的法律责任问题,法官进行了全面细致的释法说理,园方在得到权威解答后,同意支付郝某误工损失9000元,同时表示愿意承担其女儿后续医疗费,双方当场达成调解协议,并进行司法确认。问题的顺利解决,让郝某终于松了一口气。

 区综治中心首例司法确认

区综治中心首例司法确认由此达成。中心涵盖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速裁法庭、心理疏导、婚姻家庭等功能,实现矛盾纠纷一窗口受理、一站式服务、一体化调处、一揽子解决,方便群众化解矛盾“只跑一次、只进一门”。

2023年以来,中心累计受理案件2178件,已成功化解2133件。

02精准援助 精细服务 点亮女工维权路

不断优化专业调解第一方阵,发挥各级调解组织、调解员作为矛盾纠纷化解主攻手、平安建设主力军的作用。

建立完善区-街道-社区多层次、宽领域、全覆盖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体系,充分利用全区法律专业人才集聚、机构汇聚的禀赋优势,实现矛调资源合理配置、工作能效全面提升。

阮某等13名妇女在某餐饮公司务工,该公司自2020年起多次暂停营业并安排阮某等人在家待岗,却未支付足够的待岗费用,也未缴纳社保。13名女工生活陷入困境达两年之久,无奈之下来到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寻求法律援助。“一问公司就说没钱,让我们等,再等下去我们日子不好过啊!你们能不能帮帮我们?”

江汉区法律服务中心

中心立刻指派了两名经验丰富的女性专业律师为13名女工提供法律援助。在认真听取阮某等人的讲述、全面了解案情后,两位律师给她们吃了定心丸,“各位大姐放心,我们办理过这类案子,你们的劳动关系是受法律保护的,交给我们吧!”

两位法援律师积极收集相关证据、整理案件材料,及时采取必要措施防范该餐饮公司注销工商登记,为4名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者提起诉讼,为其他9名劳动者申请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最终成功为13名女工赢得了待岗生活费和经济补偿金,有效维护了农民工合法权益。

“真的太感谢了!两位律师又专业又细心,不然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拿回本应属于自己的报酬,阮某等人展现出久违的笑容,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北湖街道马天红调解室 

万松街道云天社区“解忧俱乐部”

目前全区已建立743人组成的调解员队伍,成立25个行业性专业调解组织,“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方便快捷、惠及全民”的调解格局不断建全完善。2023年7月,全区6个调解室和6名人民调解员获评市级“品牌调解室”和“金牌调解员”,人民调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03“江汉管家” 活力焕发 将“管得宽”坚持到底

组织吸纳社区干事、安保队员、志愿者、热心居民、退休党员等各界人士,打造18000余人的“江汉管家”群防群治基层自治队伍,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神经末梢进一步向基层延伸,实现矛盾纠纷排查在早、化解在小。

 江汉管家队伍

施有香是满春街长堤社区“江汉管家”的一员,70多岁的她已退休多年,却闲不住,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几年下来,居民们都亲切地称呼她“施姐”。“施姐就是我们的义务编外人员,是我们在社区的眼睛。”提起施有香,社区主任赞不绝口。

一次日常巡查中,施有香发现某小学居民楼遮阳铁篷严重腐化生锈、摇摇欲坠。考虑到此处人流量大,一旦铁篷坠落,后果将非常严重,她立刻主动找到房主,“您这铁篷年久失修,赶上刮风下雨太危险了,每天这么多老人孩子路过,真掉下来可躲不过啊!”说服房主后,她亲自监督工人拆卸,确认彻底消除了安全隐患,这才放下心来。“管家管家,就是要把社区当做自己的家,大事小情都要管。”施有香这样理解自身职责,并始终践行着。

 北湖街道横堤社区“邻里管的宽”调解室

  汉兴街道江汉里社区“帆哥解烦”调解室

江汉区像施有香这样的管家还有很多,他们自发穿梭在大街小巷,活跃于党群服务驿站、老旧小区改造、商业街的现场,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着“活地图”的作用,促进家庭和睦、邻里和美、社会和谐。

“枫”景这边独好。江汉区将秉持“群众的烦心事就是政府的关心事”的理念,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夯实城市治理基层基础,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为平安幸福生活护航,共同缔造美好的明天。

“吃一堑长一智,下次网上转账我一定小心谨慎!”在民权街道综治服务中心,经过7个小时的调解,居民石某终于拿到首批87100元赔偿,并发出由衷感慨。

近半年时间内,石某被一网络团伙诈骗36万余元,其中向该团伙成员王某名下账户转款87100元。近日王某被依法羁押,石某向其索赔全部损失,王某表示无力承担,双方僵持不下,发生纠纷。民权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积极介入,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做好双方工作,一方面说服王某积极赔偿、争取谅解,另一方面劝导石某在对方赔偿能力范围内尽快挽回损失,最终双方就赔偿达成一致。“调解工作不是‘和稀泥’,而是客观评估得失,找到纠纷双方的平衡点。”调解员如是说。

这是江汉区矛盾纠纷调解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江汉区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整合矛调资源,持续壮大矛调队伍,全面构建多元化解格局,实现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由末端向前端转移,治理效果由“治已病”向“治未病”延伸,确保“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筑牢平安江汉坚固防线,描绘江汉新时代新“枫”景。

 江汉区综治中心

01一站式调解 面对面沟通 综治中心让百姓省心

持续深化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聚焦“功能融合、资源整合、平台聚合、服务前置、调解全域”,统筹政法、信访、法院、司法、妇联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力量进驻。

江汉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

“前前后后找了他们好多趟总是谈不拢,没想到中心一调解,这么快就解决了,真是又方便又省心!”年轻妈妈郝某激动地说。此前,郝某来到综治中心,反映女儿在幼儿园摔伤手肘,诊断为轻微骨折并进行了手术治疗,幼儿园支付了全部医药费,但女儿手术后一个半月才拆除石膏和钢钉,她陪护多日造成的误工损失幼儿园拒绝承担。

调解员耐心地安抚当事人情绪并详细了解事情经过,明确郝某诉求后,会同中心速裁法庭法官及区教育局领导共同参与调解。

 综治中心速裁法庭敲响第一锤

调解中,针对幼儿园的法律责任问题,法官进行了全面细致的释法说理,园方在得到权威解答后,同意支付郝某误工损失9000元,同时表示愿意承担其女儿后续医疗费,双方当场达成调解协议,并进行司法确认。问题的顺利解决,让郝某终于松了一口气。

 区综治中心首例司法确认

区综治中心首例司法确认由此达成。中心涵盖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速裁法庭、心理疏导、婚姻家庭等功能,实现矛盾纠纷一窗口受理、一站式服务、一体化调处、一揽子解决,方便群众化解矛盾“只跑一次、只进一门”。

2023年以来,中心累计受理案件2178件,已成功化解2133件。

02精准援助 精细服务 点亮女工维权路

不断优化专业调解第一方阵,发挥各级调解组织、调解员作为矛盾纠纷化解主攻手、平安建设主力军的作用。

建立完善区-街道-社区多层次、宽领域、全覆盖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体系,充分利用全区法律专业人才集聚、机构汇聚的禀赋优势,实现矛调资源合理配置、工作能效全面提升。

阮某等13名妇女在某餐饮公司务工,该公司自2020年起多次暂停营业并安排阮某等人在家待岗,却未支付足够的待岗费用,也未缴纳社保。13名女工生活陷入困境达两年之久,无奈之下来到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寻求法律援助。“一问公司就说没钱,让我们等,再等下去我们日子不好过啊!你们能不能帮帮我们?”

江汉区法律服务中心

中心立刻指派了两名经验丰富的女性专业律师为13名女工提供法律援助。在认真听取阮某等人的讲述、全面了解案情后,两位律师给她们吃了定心丸,“各位大姐放心,我们办理过这类案子,你们的劳动关系是受法律保护的,交给我们吧!”

两位法援律师积极收集相关证据、整理案件材料,及时采取必要措施防范该餐饮公司注销工商登记,为4名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者提起诉讼,为其他9名劳动者申请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最终成功为13名女工赢得了待岗生活费和经济补偿金,有效维护了农民工合法权益。

“真的太感谢了!两位律师又专业又细心,不然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拿回本应属于自己的报酬,阮某等人展现出久违的笑容,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北湖街道马天红调解室 

万松街道云天社区“解忧俱乐部”

目前全区已建立743人组成的调解员队伍,成立25个行业性专业调解组织,“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方便快捷、惠及全民”的调解格局不断建全完善。2023年7月,全区6个调解室和6名人民调解员获评市级“品牌调解室”和“金牌调解员”,人民调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03“江汉管家” 活力焕发 将“管得宽”坚持到底

组织吸纳社区干事、安保队员、志愿者、热心居民、退休党员等各界人士,打造18000余人的“江汉管家”群防群治基层自治队伍,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神经末梢进一步向基层延伸,实现矛盾纠纷排查在早、化解在小。

 江汉管家队伍

施有香是满春街长堤社区“江汉管家”的一员,70多岁的她已退休多年,却闲不住,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几年下来,居民们都亲切地称呼她“施姐”。“施姐就是我们的义务编外人员,是我们在社区的眼睛。”提起施有香,社区主任赞不绝口。

一次日常巡查中,施有香发现某小学居民楼遮阳铁篷严重腐化生锈、摇摇欲坠。考虑到此处人流量大,一旦铁篷坠落,后果将非常严重,她立刻主动找到房主,“您这铁篷年久失修,赶上刮风下雨太危险了,每天这么多老人孩子路过,真掉下来可躲不过啊!”说服房主后,她亲自监督工人拆卸,确认彻底消除了安全隐患,这才放下心来。“管家管家,就是要把社区当做自己的家,大事小情都要管。”施有香这样理解自身职责,并始终践行着。

 北湖街道横堤社区“邻里管的宽”调解室

  汉兴街道江汉里社区“帆哥解烦”调解室

江汉区像施有香这样的管家还有很多,他们自发穿梭在大街小巷,活跃于党群服务驿站、老旧小区改造、商业街的现场,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着“活地图”的作用,促进家庭和睦、邻里和美、社会和谐。

“枫”景这边独好。江汉区将秉持“群众的烦心事就是政府的关心事”的理念,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夯实城市治理基层基础,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为平安幸福生活护航,共同缔造美好的明天。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