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大武汉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打包这份江汉味道,请查收!

2024-02-17 21:59 江汉之声微信公众号  

要闻

每个人对家乡的记忆

最直接的表达就是“味道”

就算之后走遍天涯海角

也永远不会忘记


图源@秋刀鱼

每当孤独时

对“味道”的回忆

勾起的便是浓浓的乡愁

假期即将结束

方便带走的江汉味道又是什么样呢?

今天跟着小编

迈开脚步寻找这些美味

武汉精武鸭脖是赫赫有名的老字号

嘴里辣得哈气

还停不下拿鸭脖的手

老武汉人想吃鸭脖子了

就会很自然地想到精武路

精武路上有十几家叫“精武”

九九精武、汉口精武……

要问哪家最正宗

老武汉人也不好说

因为每家都有自己偏爱的口味

这次小编来到精武路尝了

“王松林精武第一家”“汤老头鸭颈店”

果然口味大相径庭 各具特色

鸭脖分成两三厘米的小段,刚好放入口中。

牙齿轻轻一咬,卤香味瞬间弥散整个口腔。附着在外表的辣椒、花椒颗粒在舌尖舞动,随即迸发出酥麻爽辣之味,这滋味,真的是其他卤味无可比拟。

“支付宝到账588元。”一对老夫妻带着拖车前来采购,一大包鸭产品真空包装买回家,打算给儿女们离家的时候带走,他们说:“这个味道我们家吃习惯了,希望子女尝到时就像我们在身边一样。”就算儿女成家立业、远在他乡,依旧是父母心里的惦念。


离精武路几个路口的单洞正街

一家四十多年的老店人满为患

烧麦和大包分别拥有自己的“粉丝”

就算每次来都要排队

张爹爹也乐此不疲

在德润福总店

买完速冻烧麦再去排队买包子

收获满满地回家

过年期间的早餐

在家就能简单安排

图源@言言子的鸡毛蒜皮

真空包装的烧麦

让即将离家的游子

在外也能复刻家乡味

前段时间获评中华老字号的

德华楼、蔡林记、汪玉霞

也是超适合打包带走的家乡味

武汉伢记忆中的年味

是从汪玉霞的京果、酥糖、杂糖开始的

每家每户打年货更是少不了汪玉霞

作为湖北百年老字号

和武汉非物质文化遗产

吃了汪玉霞才叫过了年

图源@知食分子

汪玉霞2024城市限定武汉年礼

以传统年货与创新结合

可以说是武汉人的终极年货

不仅是走亲访友的佳选

还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湖北特产”

年糕音同“年高” ,寓意美好,春节吃年糕也是武汉的年俗。在老武汉人的眼里位于六渡桥附近的德华楼,过年前,楼门前排队买水磨年糕排起的长队,从店门口一直延伸到六渡桥的天桥底下,是当时江城一道独特的街景,也成为许多人抹不去的记忆。

虽然现在吃年糕已经不再局限于春节了,但仍然是很多人心中的“年味”。

德华楼的水磨年糕以“玉色晶莹、韧而光滑、煮而不糊、炒而不粘”的特点,被中国烹饪协会认定为“中华名小吃”,其方便携带的特性也成为伴手礼的一大选择。

在武汉小吃中

有“面爹爹、粉婆婆”的说法

“吃面就吃热干面

吃粉就吃糊汤粉”

有德华楼的地方就有田恒啟,田恒啟糊汤粉则因鱼鲜味美,带着浓浓老武汉市井生活的气息被誉为武汉一绝,成为知名武汉传统小吃。

2021年,田恒啟糊汤粉制作技艺被列入江汉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德华楼×田恒啟糊汤粉的速食包装,让网友连呼“万万没想到”,速食包装很大程度还原了地道糊汤粉的“鲜”味,让拥有百年历史的糊汤粉走得更远。

“味道挺不错的,只要按照步骤来,不到十分钟就能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糊汤粉。”正在购买的赵女士是糊汤粉的忠实爱好者,这次又囤了一些打算寄给外地的朋友。

清晨的武汉 人头攒动

早餐的摊位上冒着热气

人群自觉地排着队

老板熟练地将一把面条扔进锅中煮熟捞出

拌上调制好的酱料

撒上葱花和酸豆角

一碗香喷喷的热干面就制作好了

赶着去上班或者上学的人们

在老板手上拿过那一碗热干面

边走边吃

好像才是热干面最具灵魂的吃法

离家的人儿

是否也想念这口家乡的味道呢?

图源@托塔天王

蔡林记的热干面

是武汉极具代表性的味道

煮食方便 好吃易做

送家人 送朋友简直不要太合适

在武汉,卤味的花样也是越来越多,实力印证“万物皆可卤”,除了常规的鸭附件、牛附件、肥肠,更有莴苣香菇腐竹千张,只有你想不到。



图源@兑王爷

扎根江汉辐射武汉三镇各大菜场的冷记卤品,更能代表家的味道,撒了白芝麻的香辣卤藕,厚脆糯可拉丝;拌好的牛肚,妈妈拎回家就能快速做个青椒炒牛肚,保证回味无穷;不辣星人偏爱的红肠,甜咸口,满满肉感,各个门店都能提供真空包装,装在行李箱带走也很方便。

万松园的金焱牛肉粉更一绝

虽然热腾腾的粉不能带到远方

但买上一份牛肉礼包

配上自己煮的粉面

瞬间厨艺爆棚 美味加倍

可打包的美食

能抚平褶皱的乡愁

江汉味道远不止这些

欢迎大家有机会多到江汉转转

将你最爱的味道分享出去

每个人对家乡的记忆

最直接的表达就是“味道”

就算之后走遍天涯海角

也永远不会忘记


图源@秋刀鱼

每当孤独时

对“味道”的回忆

勾起的便是浓浓的乡愁

假期即将结束

方便带走的江汉味道又是什么样呢?

今天跟着小编

迈开脚步寻找这些美味

武汉精武鸭脖是赫赫有名的老字号

嘴里辣得哈气

还停不下拿鸭脖的手

老武汉人想吃鸭脖子了

就会很自然地想到精武路

精武路上有十几家叫“精武”

九九精武、汉口精武……

要问哪家最正宗

老武汉人也不好说

因为每家都有自己偏爱的口味

这次小编来到精武路尝了

“王松林精武第一家”“汤老头鸭颈店”

果然口味大相径庭 各具特色

鸭脖分成两三厘米的小段,刚好放入口中。

牙齿轻轻一咬,卤香味瞬间弥散整个口腔。附着在外表的辣椒、花椒颗粒在舌尖舞动,随即迸发出酥麻爽辣之味,这滋味,真的是其他卤味无可比拟。

“支付宝到账588元。”一对老夫妻带着拖车前来采购,一大包鸭产品真空包装买回家,打算给儿女们离家的时候带走,他们说:“这个味道我们家吃习惯了,希望子女尝到时就像我们在身边一样。”就算儿女成家立业、远在他乡,依旧是父母心里的惦念。


离精武路几个路口的单洞正街

一家四十多年的老店人满为患

烧麦和大包分别拥有自己的“粉丝”

就算每次来都要排队

张爹爹也乐此不疲

在德润福总店

买完速冻烧麦再去排队买包子

收获满满地回家

过年期间的早餐

在家就能简单安排

图源@言言子的鸡毛蒜皮

真空包装的烧麦

让即将离家的游子

在外也能复刻家乡味

前段时间获评中华老字号的

德华楼、蔡林记、汪玉霞

也是超适合打包带走的家乡味

武汉伢记忆中的年味

是从汪玉霞的京果、酥糖、杂糖开始的

每家每户打年货更是少不了汪玉霞

作为湖北百年老字号

和武汉非物质文化遗产

吃了汪玉霞才叫过了年

图源@知食分子

汪玉霞2024城市限定武汉年礼

以传统年货与创新结合

可以说是武汉人的终极年货

不仅是走亲访友的佳选

还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湖北特产”

年糕音同“年高” ,寓意美好,春节吃年糕也是武汉的年俗。在老武汉人的眼里位于六渡桥附近的德华楼,过年前,楼门前排队买水磨年糕排起的长队,从店门口一直延伸到六渡桥的天桥底下,是当时江城一道独特的街景,也成为许多人抹不去的记忆。

虽然现在吃年糕已经不再局限于春节了,但仍然是很多人心中的“年味”。

德华楼的水磨年糕以“玉色晶莹、韧而光滑、煮而不糊、炒而不粘”的特点,被中国烹饪协会认定为“中华名小吃”,其方便携带的特性也成为伴手礼的一大选择。

在武汉小吃中

有“面爹爹、粉婆婆”的说法

“吃面就吃热干面

吃粉就吃糊汤粉”

有德华楼的地方就有田恒啟,田恒啟糊汤粉则因鱼鲜味美,带着浓浓老武汉市井生活的气息被誉为武汉一绝,成为知名武汉传统小吃。

2021年,田恒啟糊汤粉制作技艺被列入江汉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德华楼×田恒啟糊汤粉的速食包装,让网友连呼“万万没想到”,速食包装很大程度还原了地道糊汤粉的“鲜”味,让拥有百年历史的糊汤粉走得更远。

“味道挺不错的,只要按照步骤来,不到十分钟就能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糊汤粉。”正在购买的赵女士是糊汤粉的忠实爱好者,这次又囤了一些打算寄给外地的朋友。

清晨的武汉 人头攒动

早餐的摊位上冒着热气

人群自觉地排着队

老板熟练地将一把面条扔进锅中煮熟捞出

拌上调制好的酱料

撒上葱花和酸豆角

一碗香喷喷的热干面就制作好了

赶着去上班或者上学的人们

在老板手上拿过那一碗热干面

边走边吃

好像才是热干面最具灵魂的吃法

离家的人儿

是否也想念这口家乡的味道呢?

图源@托塔天王

蔡林记的热干面

是武汉极具代表性的味道

煮食方便 好吃易做

送家人 送朋友简直不要太合适

在武汉,卤味的花样也是越来越多,实力印证“万物皆可卤”,除了常规的鸭附件、牛附件、肥肠,更有莴苣香菇腐竹千张,只有你想不到。



图源@兑王爷

扎根江汉辐射武汉三镇各大菜场的冷记卤品,更能代表家的味道,撒了白芝麻的香辣卤藕,厚脆糯可拉丝;拌好的牛肚,妈妈拎回家就能快速做个青椒炒牛肚,保证回味无穷;不辣星人偏爱的红肠,甜咸口,满满肉感,各个门店都能提供真空包装,装在行李箱带走也很方便。

万松园的金焱牛肉粉更一绝

虽然热腾腾的粉不能带到远方

但买上一份牛肉礼包

配上自己煮的粉面

瞬间厨艺爆棚 美味加倍

可打包的美食

能抚平褶皱的乡愁

江汉味道远不止这些

欢迎大家有机会多到江汉转转

将你最爱的味道分享出去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