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大武汉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江汉教育:思政引领 熠耀启航

2024-03-11 22:33 江汉之声微信公众号  

要闻

左滑解锁更多

今年3月,《武汉宣传》专版刊发

《江汉教育:思政引领 熠耀启航

——绘就一流教育强区的江汉画卷》

重磅宣传江汉教育特色成果

精彩展现江汉教育人

躬耕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卓越风采

原文如下:

江汉教育:思政引领  熠耀启航——绘就一流教育强区的江汉画卷

心怀热爱,不以山海为远。众行致远,不以日月为限。

江汉教育,始终坚持培根铸魂、立德树人,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从小听党话、永远跟党走,着力培养堪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云山沧沧,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在建设一流教育强区的征途上,江汉教育人始终勇立潮头,以思政领航,以专业赋能,坚持守正创新,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力以赴、躬耕奋进!

思政篇

培根铸魂【育新人】

“长江之畔,她巍然矗立,历尽沧桑,见证着武汉的发展历程。看!1949年5月16日清晨,江汉关钟楼上升起了一面巨幅红色中国共产党党旗。党旗迎着江风高高飘扬,预示着武汉迎来崭新的一天……”江汉区“同上一堂思政课 红色足迹在江汉”主题宣讲活动中,这振奋而激昂的解说让全区师生深受红色历史浸润、深悟时代所赋重任。

近年来,江汉区以红色基因熔铸教师队伍,引领青少年打好精神底色、厚植爱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夯实人生根基,谱写了具有江汉特色的大思政新篇章。

立德明志  做坚定信仰的领路者

忆峥嵘岁月,看澎湃今朝。江汉区教育局党委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紧紧围绕“以点带面、辐射引领、共建共赢”,在全系统深入开展“学习直通车”“名书记工作室”“书记面对面”等理论宣讲百余场;组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同上一堂思政课”“我与江汉共成长”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600余场;持续擦亮“诵经典 习汉字 练运算”“童书童梦”“江汉好少年”“守护江豚回家”等特色育人品牌20余个,开发江汉特色区域课程6类,覆盖近35万青少年以及20余万个家庭。

激扬青春,红色基因代代传。江汉区教育局“正青春江教团” 与江汉区委党校“90讲师团”签约结对,共同组建为“拾光青年团”,用青春的话语传播党的创新理论,讲好红色故事,为广大师生上好大思政课。

思政“金课”,学思践悟创佳绩。武汉市2023年度思政“金课”大赛中,区教育局教研培训中心精心组织比赛,研磨课堂教学,创新活动设计,江汉区取得5个思政课程金奖和1个课程思政金奖,成绩斐然。

江汉好少年,向上向善勇逐梦。去年12月14日, 2023年江汉区榜样公开课暨第六届 “江汉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仪式举行。35名少先队员荣获“江汉好少年”称号,展现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江汉少年风采,共同演绎着“新时代有我”的少年担当。

红心向党,江汉好故事伴成长。“学习二十大 争做红领巾讲解员”实践体验活动让孩子们厚植爱党爱国情怀。“二七大罢工,施洋当先锋,满怀一腔血,舍身为民众……”孩子们争当“红领巾讲解员”,纷纷走进红色场馆,探访先辈足迹,将党的历史讲给同学们听。

山河湖海的约定,一直在奔赴;三寸讲台的使命,始终在铭记。为铸魂时代新人,江汉教育步伐坚定、步履不停。

以文化人  做启智润心的燃灯者

引经据典、诗词泉涌,激情飞扬……在武汉市第八届中小学经典诵读活动中,经过“博古通今”“飞花逐月”等逐层闯关,江汉区代表队以461分的总分夺得团体冠军。5个团队及89名个人获得荣誉,3项团体节目展示荣获一等奖,充分展现了江汉教育坚持以文润心、以文育人的成果。

“胸怀天下,以文化人”,习总书记对广大教育工作者寄予深切厚望。江汉教育人牢记总书记嘱托,勇担使命、主动作为,积极助推文化传承,探索“知识传授+文化传承+应用实践+人格塑造”价值引领路径,让文化点亮孩子心灯、引领其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激励教师培育教育家精神,自觉做先进思想文化的弘扬者,不断推进文化强区建设。

近年来江汉区校园培育诵读经典之风,引导孩子们从传统文化中领悟人生哲理,感受中华文化之美:“诵经典 习汉字 练运算”中小学生素养提升工程,经典怡情、书写养性、运算启智,为江汉学子终生发展奠基,形成区域教育特色品牌,促进校园文化蓬勃发展。江汉区学前教育通过“一年四站”阅读机制,创办“童书童梦”阅读活动,在一系列多元视角的“阅事”中守护闪耀童心,以广泛的公益影响被评为全国新时代“终身学习”品牌……

巍巍江汉,汉口之心;江汉文化,汉口文化之根。江汉教育立足时代需求和区域特色,充分挖掘江汉特色文化资源,依托数字技术和融媒体传播手段,广泛开展各级各类文化传承教育实践活动:“方言进校园”“戏曲进校园”“非遗文化进校园”……用“童言童语”讲好江汉故事,用脚步触碰江汉文化坐标,努力把学校建设成弘扬主流价值的高地、涵育中华文化的家园、滋养文明风尚的沃土。

教育是唤醒,也是点亮。江汉教育以时不我待的大思政意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文化强校”,为建设“教育强区”“文化强区”持续奋进。

五育融合  做“拔节孕穗”的耕耘者

春风化雨,涵养情怀;启明心智,照亮星辰。江汉教育在大思政视域下将立德树人融入五育工作,积极推进五育并举落地见效,深化助推五育融合发展,打造“全学科 齐思政”育人格局,构塑“5+N”实践育人模式。

德育铸魂,榜样垂范。江汉区精心组织“10后”青少年与“50后”院士陈孝平、全国人大代表马丹、“感动江汉”人物张裕等开展生动的对话和探讨,使学习榜样、崇尚榜样、争当榜样的校园氛围日渐浓厚。

在“少年对话院士”江汉专场活动中,陈孝平院士以《医路传承立德树人》为题为2300名学生授课,并和孩子们进行了活泼生动的互动,勉励孩子们树立勇攀科学高峰的信念。

2023年,汉口辅仁小学代表江汉区获评武汉市技术赋能“双减”十佳智慧教育模式。目前,全区每所小学、中学都已建设人工智能实验室,近千人次的培训正在推动人工智能教育师资队伍水平不断提升。江汉区有十余所学校约60支队伍参加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等活动,获得国家级一等奖2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3个等优异成绩。

向上向强,体艺突出。江汉区校园体育节上,全区学子们灵动飞扬,朝气蓬勃:田径、啦啦操、足球、击剑、戏曲、空竹、篮球……师生们为开幕式带来精彩展示,江汉区是教育部认定的全国校园足球试点县(区)、全国“满天星”足球训练营,有“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8所,“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幼儿园”4所,先后培养了60余名进入国字号、职业队的优秀足球运动员。以“万超联赛”为代表的校园足球品牌已成为江汉教育特色发展的一张闪亮名片。

江汉教育守护学生身体健康,也悉心呵护着他们的心理健康,如万松园路小学引入“AI数字伙伴”机器人陪孩子们说悄悄话。江汉教育打造“筑心”队伍,开设线上线下两类“健心”课程,健全“疏心”服务,开展丰富的“强心”活动,精准做好全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美育浸润,怡情养性。课后服务时间里,武汉关小学的同学们在校园汉绣馆里飞针走线,感受到汉绣之美和非遗文化的魅力;黄陂街小学弦乐团5年里培养了近200名小小“弦乐手”,并获得市第十三届优秀艺术节目展演器乐专场一等奖。全区“美美与共,当‘燃’不让”主题艺术节,用丰富的形式展示美育特色,鼓励各校共同打造“美育江汉”,引领孩子们浸润于美、向美而行。

近年来,江汉美育成果喜人:武汉一中合唱团连续收获两届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表演类声乐二等奖,武汉市常青实验小学荣获第十二届中国魅力校园合唱比赛一等奖,长港路小学曲艺社团湖北大鼓《说唱新时代》参加全国非遗曲艺周开幕式表演,红领巾学校被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授予课后服务成果展评美育示范基地。

劳动教育,淬炼身心。全区“小伢当家”厨艺大赛吸引孩子们踊跃参加,他们在现场不仅比劳动技能,更把创意、巧思融入菜品,做出各具特色的菜品。

除了“小伢当家”系列活动,江汉区各中小学、幼儿园还开设了特色种植课程,出台《江汉区推进幼儿劳动启蒙教育的指导意见》及《都市小农夫》特色课程读本,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艰辛与收获的喜悦,让实践活动既有“劳动味”,也有“教育味”。

奋进篇

脚步铿锵【向未来】

江汉自古是“楚中第一繁盛处”,从汉口之根蝶变今日武汉的“黄金心脏”,经济增幅连续两年领跑全市,经济密度居全省之首。这样的金江汉,如何满足群众对教育的更高期待,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江汉教育,用砥砺创新和实干担当作答。

打造优质“教育集群”,让每所学校都是好学校

把最优的资源、最好的地块、最多的资金用在教育,这是江汉人的气魄和决心:江汉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将“打造一流教育强区”目标纳入政府工作报告,举全区之力,汇全区之智,持续深入实施“优南、强中、壮北”教育战略部署,有效凝聚起全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强大合力。

十多年来,全区新改扩建中小学11所,新增222个教学班,新增学位10260个;新改扩建幼儿园19所,新增170个教学班,新增公办学位5100个,全区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8.83%,是全市这一比例率先达到并超过50%的行政区。同时,全区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也由2016年的69.13%提高到83.40%;义务教育段新生按照“划片对口、免试就近”安排入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三年巩固率100%;中考普高升学率连续三年全市第一,高考重点本科院校上线率连续3年全市前三的优异成绩,无不凝结着江汉教育人的全心付出。

“校校达标”“项项优质”,江汉教育奋力实现从“好上学”到“上好学”的华丽转身:全区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坚持“两个只增不减”,确保教育经费实现“三个增长”,近三年,投入义务教育经费40.6亿元;持续对42所学校55个校区开展维修改造建设,加快补短板、提档次。

坚持“公平+优质”,以“辐射引领、优化升级、资源共享、造峰填谷”为目标,将学生、家长与社会满意度作为检验办学成效的重要标尺,深化“集团化+学区制”办学模式改革,推进“6+5+3”集团学区建设,打造教联体创新模式。以红领巾学校、汉口辅仁小学、大兴第一实验学校、武汉市第一初级中学、常青第一学校、常青树实验学校6大教育集团为引领,充分发挥领航学校作用,打破“薄弱校”孤岛现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带动42所义务段学校主动作为,办出特色。全区市级现代化学校达成度位居全市前列,特色品牌学校“百花齐放”。

弘扬教育家精神,让每位老师都是孩子人生的灯塔

“珍惜教师荣誉,躬耕三尺讲台,当好师者榜样,坚守职业信念。”3月1日,教育家精神2024年巡回宣讲活动走进湖北,宣讲团成员分享投身教育强国建设的生动实践。宣讲团中有两名湖北教师身影,江汉教育工作者的杰出榜样、全国人大代表马丹正是其中之一,她以《到格桑花盛开的地方》为主题讲述了自己在海拔3800多米西藏山南地区,成为孩子们的“阿妈啦”,带领他们在广阔舞台上“闪闪发光”的育人心路。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江汉教育厚植沃土育英才,力争让每位老师都成为照亮孩子人生的灯塔,让马丹这样一片丹心倾情教育事业的好老师不断涌现。

人尽其才、各有舞台。江汉区全面推进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打造“名书记”工作室,全区42个党组织实现全覆盖。多部门联合蓄足“源头活水”,落实教师各项工资待遇,推进“区管校聘”师资改革,为招才选才育才拓展空间。实施校长头雁领航工程、骨干教师群雁奋飞计划、青年教师雏雁丰翼行动。组建“青蓝工程队”,实施“师徒结对”行动。目前全区骨干教师占比27.74%,省特级教师23人、正高级教师31人,省楚天名师6人,市级及以上专家16人、入选市级以上人才计划5人、市学科带头人114人,推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荆楚好老师”“武汉楷模”等先模130余人。

“赛马练兵”,专业赋能。武汉一初学苑、常青第一学校、大兴第一实验学校、大兴路小学成功入选2023年武汉市中小学素质教育优秀案例评选,江汉区入选学校数居全市第一;武汉一中班主任史彦雍和思政课教师李婧入选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公布的2023年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和思政课教师教学基本功展示交流活动典型经验名单,彰显了江汉教师队伍的高素质和专业水平;作为湖北省参赛代表,邬家墩小学教师向晓鸣在全国第四届小学青年教师语文教学展示与观摩活动中,凭借执教的习作课获得一等奖。

智慧共享,聚力同行。江汉区成立“中学名优班主任”讲师团,搭建区级班主任专业成长平台,以平台赋能更好地推动江汉区班主任队伍的培训和交流。近年来,涌现出了一大批有影响力、有独特的治班育人理念的名优班主任,有效发挥了优秀班主任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

江汉区教育局开创“成长力引擎”学习课程品牌,充分发挥优秀干部教师的辐射引领作用,邀请国内权威教育专家、知名校长来汉开展专题讲座,全力构筑江汉教育面向2035的高质量发展框架。

铸魂时代新人, 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当一个生命从小被善待、被呵护、被引导,会充满了成长的底气和自信。孩子是国家和社会的希望,而教育则为他们的生命点燃火种。

江汉区坚持多元育人,整体建构“课堂+课后+校外”三位一体、适合学生成长的教育生态联盟。全区不断巩固“双减”成果,初中小学提供课后服务课程1524门,学生参与率近100%。打造高效课堂,深入开展“武汉好课堂”“名优特”等教学展示活动,开发6类江汉特色区域课程。区校联合打造的劳动节、体育节、文化节、艺术节、科技节等竞相绽放,课外活动精彩纷呈。

监测长江水质,宣传保护长江江豚知识,绘制湿地地图,“一米视角”儿童议事会践行绿色理念、参与儿童友好江汉建设……近年来,江汉区青少年积极参与各种环保实践和比赛活动,环境教育项目获得国际奖1项、全国奖12项。全区编写出版了首套面向青少年的生态文明教育丛书,江汉学子代表中国青少年在《湿地公约》缔约方大会主会场向全世界发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倡议。

越来越多叫得响的育人品牌,多维度提升着江汉学子综合素养。全区师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获国家级奖50余项、省级奖400余项、市级奖200余项。

“树连着树,鸟唤着鸟,我牵着你,在期待春天中前行。”江汉教育,关爱每个孩子。全区困难资助实行应助尽助,特殊群体应纳尽纳,个性服务应有尽有。

在建设现代化卓越城区的航程中,江汉区始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笃行实干、担当作为,为深入推进“建设一流教育强区”战略奋楫扬帆、乘风破浪。

江汉潮涌,春满山河满目新;江汉教育,脚步铿锵向未来。

左滑解锁更多

今年3月,《武汉宣传》专版刊发

《江汉教育:思政引领 熠耀启航

——绘就一流教育强区的江汉画卷》

重磅宣传江汉教育特色成果

精彩展现江汉教育人

躬耕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卓越风采

原文如下:

江汉教育:思政引领  熠耀启航——绘就一流教育强区的江汉画卷

心怀热爱,不以山海为远。众行致远,不以日月为限。

江汉教育,始终坚持培根铸魂、立德树人,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从小听党话、永远跟党走,着力培养堪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云山沧沧,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在建设一流教育强区的征途上,江汉教育人始终勇立潮头,以思政领航,以专业赋能,坚持守正创新,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力以赴、躬耕奋进!

思政篇

培根铸魂【育新人】

“长江之畔,她巍然矗立,历尽沧桑,见证着武汉的发展历程。看!1949年5月16日清晨,江汉关钟楼上升起了一面巨幅红色中国共产党党旗。党旗迎着江风高高飘扬,预示着武汉迎来崭新的一天……”江汉区“同上一堂思政课 红色足迹在江汉”主题宣讲活动中,这振奋而激昂的解说让全区师生深受红色历史浸润、深悟时代所赋重任。

近年来,江汉区以红色基因熔铸教师队伍,引领青少年打好精神底色、厚植爱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夯实人生根基,谱写了具有江汉特色的大思政新篇章。

立德明志  做坚定信仰的领路者

忆峥嵘岁月,看澎湃今朝。江汉区教育局党委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紧紧围绕“以点带面、辐射引领、共建共赢”,在全系统深入开展“学习直通车”“名书记工作室”“书记面对面”等理论宣讲百余场;组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同上一堂思政课”“我与江汉共成长”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600余场;持续擦亮“诵经典 习汉字 练运算”“童书童梦”“江汉好少年”“守护江豚回家”等特色育人品牌20余个,开发江汉特色区域课程6类,覆盖近35万青少年以及20余万个家庭。

激扬青春,红色基因代代传。江汉区教育局“正青春江教团” 与江汉区委党校“90讲师团”签约结对,共同组建为“拾光青年团”,用青春的话语传播党的创新理论,讲好红色故事,为广大师生上好大思政课。

思政“金课”,学思践悟创佳绩。武汉市2023年度思政“金课”大赛中,区教育局教研培训中心精心组织比赛,研磨课堂教学,创新活动设计,江汉区取得5个思政课程金奖和1个课程思政金奖,成绩斐然。

江汉好少年,向上向善勇逐梦。去年12月14日, 2023年江汉区榜样公开课暨第六届 “江汉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仪式举行。35名少先队员荣获“江汉好少年”称号,展现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江汉少年风采,共同演绎着“新时代有我”的少年担当。

红心向党,江汉好故事伴成长。“学习二十大 争做红领巾讲解员”实践体验活动让孩子们厚植爱党爱国情怀。“二七大罢工,施洋当先锋,满怀一腔血,舍身为民众……”孩子们争当“红领巾讲解员”,纷纷走进红色场馆,探访先辈足迹,将党的历史讲给同学们听。

山河湖海的约定,一直在奔赴;三寸讲台的使命,始终在铭记。为铸魂时代新人,江汉教育步伐坚定、步履不停。

以文化人  做启智润心的燃灯者

引经据典、诗词泉涌,激情飞扬……在武汉市第八届中小学经典诵读活动中,经过“博古通今”“飞花逐月”等逐层闯关,江汉区代表队以461分的总分夺得团体冠军。5个团队及89名个人获得荣誉,3项团体节目展示荣获一等奖,充分展现了江汉教育坚持以文润心、以文育人的成果。

“胸怀天下,以文化人”,习总书记对广大教育工作者寄予深切厚望。江汉教育人牢记总书记嘱托,勇担使命、主动作为,积极助推文化传承,探索“知识传授+文化传承+应用实践+人格塑造”价值引领路径,让文化点亮孩子心灯、引领其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激励教师培育教育家精神,自觉做先进思想文化的弘扬者,不断推进文化强区建设。

近年来江汉区校园培育诵读经典之风,引导孩子们从传统文化中领悟人生哲理,感受中华文化之美:“诵经典 习汉字 练运算”中小学生素养提升工程,经典怡情、书写养性、运算启智,为江汉学子终生发展奠基,形成区域教育特色品牌,促进校园文化蓬勃发展。江汉区学前教育通过“一年四站”阅读机制,创办“童书童梦”阅读活动,在一系列多元视角的“阅事”中守护闪耀童心,以广泛的公益影响被评为全国新时代“终身学习”品牌……

巍巍江汉,汉口之心;江汉文化,汉口文化之根。江汉教育立足时代需求和区域特色,充分挖掘江汉特色文化资源,依托数字技术和融媒体传播手段,广泛开展各级各类文化传承教育实践活动:“方言进校园”“戏曲进校园”“非遗文化进校园”……用“童言童语”讲好江汉故事,用脚步触碰江汉文化坐标,努力把学校建设成弘扬主流价值的高地、涵育中华文化的家园、滋养文明风尚的沃土。

教育是唤醒,也是点亮。江汉教育以时不我待的大思政意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文化强校”,为建设“教育强区”“文化强区”持续奋进。

五育融合  做“拔节孕穗”的耕耘者

春风化雨,涵养情怀;启明心智,照亮星辰。江汉教育在大思政视域下将立德树人融入五育工作,积极推进五育并举落地见效,深化助推五育融合发展,打造“全学科 齐思政”育人格局,构塑“5+N”实践育人模式。

德育铸魂,榜样垂范。江汉区精心组织“10后”青少年与“50后”院士陈孝平、全国人大代表马丹、“感动江汉”人物张裕等开展生动的对话和探讨,使学习榜样、崇尚榜样、争当榜样的校园氛围日渐浓厚。

在“少年对话院士”江汉专场活动中,陈孝平院士以《医路传承立德树人》为题为2300名学生授课,并和孩子们进行了活泼生动的互动,勉励孩子们树立勇攀科学高峰的信念。

2023年,汉口辅仁小学代表江汉区获评武汉市技术赋能“双减”十佳智慧教育模式。目前,全区每所小学、中学都已建设人工智能实验室,近千人次的培训正在推动人工智能教育师资队伍水平不断提升。江汉区有十余所学校约60支队伍参加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等活动,获得国家级一等奖2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3个等优异成绩。

向上向强,体艺突出。江汉区校园体育节上,全区学子们灵动飞扬,朝气蓬勃:田径、啦啦操、足球、击剑、戏曲、空竹、篮球……师生们为开幕式带来精彩展示,江汉区是教育部认定的全国校园足球试点县(区)、全国“满天星”足球训练营,有“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8所,“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幼儿园”4所,先后培养了60余名进入国字号、职业队的优秀足球运动员。以“万超联赛”为代表的校园足球品牌已成为江汉教育特色发展的一张闪亮名片。

江汉教育守护学生身体健康,也悉心呵护着他们的心理健康,如万松园路小学引入“AI数字伙伴”机器人陪孩子们说悄悄话。江汉教育打造“筑心”队伍,开设线上线下两类“健心”课程,健全“疏心”服务,开展丰富的“强心”活动,精准做好全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美育浸润,怡情养性。课后服务时间里,武汉关小学的同学们在校园汉绣馆里飞针走线,感受到汉绣之美和非遗文化的魅力;黄陂街小学弦乐团5年里培养了近200名小小“弦乐手”,并获得市第十三届优秀艺术节目展演器乐专场一等奖。全区“美美与共,当‘燃’不让”主题艺术节,用丰富的形式展示美育特色,鼓励各校共同打造“美育江汉”,引领孩子们浸润于美、向美而行。

近年来,江汉美育成果喜人:武汉一中合唱团连续收获两届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表演类声乐二等奖,武汉市常青实验小学荣获第十二届中国魅力校园合唱比赛一等奖,长港路小学曲艺社团湖北大鼓《说唱新时代》参加全国非遗曲艺周开幕式表演,红领巾学校被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授予课后服务成果展评美育示范基地。

劳动教育,淬炼身心。全区“小伢当家”厨艺大赛吸引孩子们踊跃参加,他们在现场不仅比劳动技能,更把创意、巧思融入菜品,做出各具特色的菜品。

除了“小伢当家”系列活动,江汉区各中小学、幼儿园还开设了特色种植课程,出台《江汉区推进幼儿劳动启蒙教育的指导意见》及《都市小农夫》特色课程读本,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艰辛与收获的喜悦,让实践活动既有“劳动味”,也有“教育味”。

奋进篇

脚步铿锵【向未来】

江汉自古是“楚中第一繁盛处”,从汉口之根蝶变今日武汉的“黄金心脏”,经济增幅连续两年领跑全市,经济密度居全省之首。这样的金江汉,如何满足群众对教育的更高期待,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江汉教育,用砥砺创新和实干担当作答。

打造优质“教育集群”,让每所学校都是好学校

把最优的资源、最好的地块、最多的资金用在教育,这是江汉人的气魄和决心:江汉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将“打造一流教育强区”目标纳入政府工作报告,举全区之力,汇全区之智,持续深入实施“优南、强中、壮北”教育战略部署,有效凝聚起全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强大合力。

十多年来,全区新改扩建中小学11所,新增222个教学班,新增学位10260个;新改扩建幼儿园19所,新增170个教学班,新增公办学位5100个,全区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8.83%,是全市这一比例率先达到并超过50%的行政区。同时,全区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也由2016年的69.13%提高到83.40%;义务教育段新生按照“划片对口、免试就近”安排入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三年巩固率100%;中考普高升学率连续三年全市第一,高考重点本科院校上线率连续3年全市前三的优异成绩,无不凝结着江汉教育人的全心付出。

“校校达标”“项项优质”,江汉教育奋力实现从“好上学”到“上好学”的华丽转身:全区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坚持“两个只增不减”,确保教育经费实现“三个增长”,近三年,投入义务教育经费40.6亿元;持续对42所学校55个校区开展维修改造建设,加快补短板、提档次。

坚持“公平+优质”,以“辐射引领、优化升级、资源共享、造峰填谷”为目标,将学生、家长与社会满意度作为检验办学成效的重要标尺,深化“集团化+学区制”办学模式改革,推进“6+5+3”集团学区建设,打造教联体创新模式。以红领巾学校、汉口辅仁小学、大兴第一实验学校、武汉市第一初级中学、常青第一学校、常青树实验学校6大教育集团为引领,充分发挥领航学校作用,打破“薄弱校”孤岛现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带动42所义务段学校主动作为,办出特色。全区市级现代化学校达成度位居全市前列,特色品牌学校“百花齐放”。

弘扬教育家精神,让每位老师都是孩子人生的灯塔

“珍惜教师荣誉,躬耕三尺讲台,当好师者榜样,坚守职业信念。”3月1日,教育家精神2024年巡回宣讲活动走进湖北,宣讲团成员分享投身教育强国建设的生动实践。宣讲团中有两名湖北教师身影,江汉教育工作者的杰出榜样、全国人大代表马丹正是其中之一,她以《到格桑花盛开的地方》为主题讲述了自己在海拔3800多米西藏山南地区,成为孩子们的“阿妈啦”,带领他们在广阔舞台上“闪闪发光”的育人心路。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江汉教育厚植沃土育英才,力争让每位老师都成为照亮孩子人生的灯塔,让马丹这样一片丹心倾情教育事业的好老师不断涌现。

人尽其才、各有舞台。江汉区全面推进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打造“名书记”工作室,全区42个党组织实现全覆盖。多部门联合蓄足“源头活水”,落实教师各项工资待遇,推进“区管校聘”师资改革,为招才选才育才拓展空间。实施校长头雁领航工程、骨干教师群雁奋飞计划、青年教师雏雁丰翼行动。组建“青蓝工程队”,实施“师徒结对”行动。目前全区骨干教师占比27.74%,省特级教师23人、正高级教师31人,省楚天名师6人,市级及以上专家16人、入选市级以上人才计划5人、市学科带头人114人,推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荆楚好老师”“武汉楷模”等先模130余人。

“赛马练兵”,专业赋能。武汉一初学苑、常青第一学校、大兴第一实验学校、大兴路小学成功入选2023年武汉市中小学素质教育优秀案例评选,江汉区入选学校数居全市第一;武汉一中班主任史彦雍和思政课教师李婧入选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公布的2023年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和思政课教师教学基本功展示交流活动典型经验名单,彰显了江汉教师队伍的高素质和专业水平;作为湖北省参赛代表,邬家墩小学教师向晓鸣在全国第四届小学青年教师语文教学展示与观摩活动中,凭借执教的习作课获得一等奖。

智慧共享,聚力同行。江汉区成立“中学名优班主任”讲师团,搭建区级班主任专业成长平台,以平台赋能更好地推动江汉区班主任队伍的培训和交流。近年来,涌现出了一大批有影响力、有独特的治班育人理念的名优班主任,有效发挥了优秀班主任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

江汉区教育局开创“成长力引擎”学习课程品牌,充分发挥优秀干部教师的辐射引领作用,邀请国内权威教育专家、知名校长来汉开展专题讲座,全力构筑江汉教育面向2035的高质量发展框架。

铸魂时代新人, 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当一个生命从小被善待、被呵护、被引导,会充满了成长的底气和自信。孩子是国家和社会的希望,而教育则为他们的生命点燃火种。

江汉区坚持多元育人,整体建构“课堂+课后+校外”三位一体、适合学生成长的教育生态联盟。全区不断巩固“双减”成果,初中小学提供课后服务课程1524门,学生参与率近100%。打造高效课堂,深入开展“武汉好课堂”“名优特”等教学展示活动,开发6类江汉特色区域课程。区校联合打造的劳动节、体育节、文化节、艺术节、科技节等竞相绽放,课外活动精彩纷呈。

监测长江水质,宣传保护长江江豚知识,绘制湿地地图,“一米视角”儿童议事会践行绿色理念、参与儿童友好江汉建设……近年来,江汉区青少年积极参与各种环保实践和比赛活动,环境教育项目获得国际奖1项、全国奖12项。全区编写出版了首套面向青少年的生态文明教育丛书,江汉学子代表中国青少年在《湿地公约》缔约方大会主会场向全世界发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倡议。

越来越多叫得响的育人品牌,多维度提升着江汉学子综合素养。全区师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获国家级奖50余项、省级奖400余项、市级奖200余项。

“树连着树,鸟唤着鸟,我牵着你,在期待春天中前行。”江汉教育,关爱每个孩子。全区困难资助实行应助尽助,特殊群体应纳尽纳,个性服务应有尽有。

在建设现代化卓越城区的航程中,江汉区始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笃行实干、担当作为,为深入推进“建设一流教育强区”战略奋楫扬帆、乘风破浪。

江汉潮涌,春满山河满目新;江汉教育,脚步铿锵向未来。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