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大武汉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奋力开门红 | 一朵“城市云”,赋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2024-03-31 01:23 江汉之声微信公众号  

要闻

近年来,

江汉区联合武汉云公司打造的

武汉云数字经济总部区,

正成为武汉市

加快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的重要载体。

如今,全国各地的

创新人才和企业纷至沓来,

在江汉区孵化面向全国的服务能力,

打造数字经济生态圈。

首发汉马周边定制小程序

数字化赋能服装定制

刚刚过去的武汉马拉松活动现场,约3万名运动员在比赛中驰骋,部分运动员身着印有武汉元素和汉马元素的文化衫,格外引人注目。

据了解,这些文化衫来自一款名为“亲”定制商城的小程序,由武汉马拉松组委会、武汉云公司和武汉亘星智能公司首次联合发布。

在汉马13公里跑终点、首义广场的“亲”定制摊位附近,均有一台模样类似复印机的印花机现场作业。成衣被工作人员摊平放在机器上,丝滑地推送至机器内,不到3分钟,一件印有“武汉马拉松”彩色字样的衣服即制好。

工作人员拿出手机,打开微信小程序介绍道:“从这款小程序点击进入‘2024汉马定制专区’,选定自己喜欢的周边商品后,可以挑选程序已有的图案或者上传新的图片来装饰商品,图案不仅可以放大、缩小,商品还可以360度随意旋转。”

据了解,亘星智能于2021年底入驻武汉云数字经济总部区。“本次汉马‘亲’定制是服装个性化定制的一种,背后的仿真、3D建模以及对接生产等是我们的一个突破点,我们研发的软件实现了兼容设计图、工艺图、打版图以及工艺描述,不仅突破了传统服装设计生产的底层逻辑,还能建成海量的数据库,有助于推动服装产业数字化。”亘星智能总经理袁文华介绍道。

摸清“数字家底”

夯实城市底座

春季开工以来,武汉云持续发力,夜以继日地对变电箱柜、路名牌、井盖等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编码赋码,纳入城市信息模型(CIM)空间数据,未来将在城市规范、治理、安全、服务、应急等方面,为武汉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提供坚实支撑。

目前,武汉云已开展建筑物、构筑物和城市部件等城市实体对象编码赋码超1000余万个,将CIM模型和标准地址、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单位等“一标三实”数据集成到一张底图中,用以表达和管理城市数据。一个清晰的“数字孪生城市”呼之欲出。

“手机可以登录平台。有了街道地图,在处理街道派发工作任务时,网格员们能更高效找到执行任务的位置。街道人员和工作事务清晰地展现在平台上,方便街道完成人员统一管理调配。”常青街道相关负责人徐西步说。

武汉云积极投入武汉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平台整体建设工作。平台汇集城市模型、地形地貌、行政区划、城市道路、城市部件、水域河流和一标三实(标准地址、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和实有单位)在内的七大类基础数据。武汉云还开发桥梁智慧管理系统,对武汉市804座桥梁、隧道的环境温度、结构裂缝、重大事件预警等信息实时监控。

打造“数字江豚”

推动长江大保护

今年1月5日,武汉云荣获由湖北省文化创意产业协会颁发的“2023年度杰出文创企业”称号,凭借“数字江豚”文创项目,在湖北省文化创意产业年度大选中崭露头角。同时,武汉云研发的“数字江豚资源整合增效平台V1.0”成功入选中国软件行业协会2023年度优秀软件产品。

通过数字江豚平台,市民可以随时观看长江江豚戏水、科普长江江豚知识、甚至可以在线上购买虚拟小鱼投喂长江江豚;同时,数字江豚平台还拥有长江禁捕“天网”系统,在长江、汉江武汉段的敏感地带,布设了153个25米高的高清摄像头,通过自主巡飞、目标识别、红外热成像、定位跟踪、自动预警等领先功能,实现了重点水域24小时高点监测、违法行为AI智能预警以及实时执法记录回传等多个问题。

通过“数字江豚”项目,武汉云将数字技术与江豚保护理念相融合,不仅为武汉带来了独特的文创IP,还为长江流域的生态保护事业注入了更多关注与支持。

不仅如此,今年3月初,武汉云公司成功通过武汉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创新中心项目评审。好消息仍在武汉云数字经济总部区涌现——武汉云党委书记、董事长钟收成透露,截至目前,武汉云数字经济人才实训基地已对接50多所高校,培训近6000位相关领域的中高端人才。园区已有20多家企业,入驻率超过90%,预计今年一季度人才实训营收有望突破5000万,同比增长20%。

近年来,

江汉区联合武汉云公司打造的

武汉云数字经济总部区,

正成为武汉市

加快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的重要载体。

如今,全国各地的

创新人才和企业纷至沓来,

在江汉区孵化面向全国的服务能力,

打造数字经济生态圈。

首发汉马周边定制小程序

数字化赋能服装定制

刚刚过去的武汉马拉松活动现场,约3万名运动员在比赛中驰骋,部分运动员身着印有武汉元素和汉马元素的文化衫,格外引人注目。

据了解,这些文化衫来自一款名为“亲”定制商城的小程序,由武汉马拉松组委会、武汉云公司和武汉亘星智能公司首次联合发布。

在汉马13公里跑终点、首义广场的“亲”定制摊位附近,均有一台模样类似复印机的印花机现场作业。成衣被工作人员摊平放在机器上,丝滑地推送至机器内,不到3分钟,一件印有“武汉马拉松”彩色字样的衣服即制好。

工作人员拿出手机,打开微信小程序介绍道:“从这款小程序点击进入‘2024汉马定制专区’,选定自己喜欢的周边商品后,可以挑选程序已有的图案或者上传新的图片来装饰商品,图案不仅可以放大、缩小,商品还可以360度随意旋转。”

据了解,亘星智能于2021年底入驻武汉云数字经济总部区。“本次汉马‘亲’定制是服装个性化定制的一种,背后的仿真、3D建模以及对接生产等是我们的一个突破点,我们研发的软件实现了兼容设计图、工艺图、打版图以及工艺描述,不仅突破了传统服装设计生产的底层逻辑,还能建成海量的数据库,有助于推动服装产业数字化。”亘星智能总经理袁文华介绍道。

摸清“数字家底”

夯实城市底座

春季开工以来,武汉云持续发力,夜以继日地对变电箱柜、路名牌、井盖等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编码赋码,纳入城市信息模型(CIM)空间数据,未来将在城市规范、治理、安全、服务、应急等方面,为武汉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提供坚实支撑。

目前,武汉云已开展建筑物、构筑物和城市部件等城市实体对象编码赋码超1000余万个,将CIM模型和标准地址、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单位等“一标三实”数据集成到一张底图中,用以表达和管理城市数据。一个清晰的“数字孪生城市”呼之欲出。

“手机可以登录平台。有了街道地图,在处理街道派发工作任务时,网格员们能更高效找到执行任务的位置。街道人员和工作事务清晰地展现在平台上,方便街道完成人员统一管理调配。”常青街道相关负责人徐西步说。

武汉云积极投入武汉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平台整体建设工作。平台汇集城市模型、地形地貌、行政区划、城市道路、城市部件、水域河流和一标三实(标准地址、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和实有单位)在内的七大类基础数据。武汉云还开发桥梁智慧管理系统,对武汉市804座桥梁、隧道的环境温度、结构裂缝、重大事件预警等信息实时监控。

打造“数字江豚”

推动长江大保护

今年1月5日,武汉云荣获由湖北省文化创意产业协会颁发的“2023年度杰出文创企业”称号,凭借“数字江豚”文创项目,在湖北省文化创意产业年度大选中崭露头角。同时,武汉云研发的“数字江豚资源整合增效平台V1.0”成功入选中国软件行业协会2023年度优秀软件产品。

通过数字江豚平台,市民可以随时观看长江江豚戏水、科普长江江豚知识、甚至可以在线上购买虚拟小鱼投喂长江江豚;同时,数字江豚平台还拥有长江禁捕“天网”系统,在长江、汉江武汉段的敏感地带,布设了153个25米高的高清摄像头,通过自主巡飞、目标识别、红外热成像、定位跟踪、自动预警等领先功能,实现了重点水域24小时高点监测、违法行为AI智能预警以及实时执法记录回传等多个问题。

通过“数字江豚”项目,武汉云将数字技术与江豚保护理念相融合,不仅为武汉带来了独特的文创IP,还为长江流域的生态保护事业注入了更多关注与支持。

不仅如此,今年3月初,武汉云公司成功通过武汉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创新中心项目评审。好消息仍在武汉云数字经济总部区涌现——武汉云党委书记、董事长钟收成透露,截至目前,武汉云数字经济人才实训基地已对接50多所高校,培训近6000位相关领域的中高端人才。园区已有20多家企业,入驻率超过90%,预计今年一季度人才实训营收有望突破5000万,同比增长20%。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