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大武汉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他们迎难而上,让老旧小区改造惠及千家万户

2021-03-12 17:20

要闻

2019年以来,江汉区完成改造25个老旧小区,惠及13100户居民,为保持改造成果,与万科物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老旧社区改造等领域,共同探索城市管理“江汉模式”。

老旧小区改造是社区治理的重要一环。作为投身其中的基层干部,怎样找到自己的价值,保持热血和初心,切实解决小区改造存在的问题?

江汉区三位负责老旧小区改造的基层干部给出了他们的回答。

我是吃过苦的人

理解特困户的苦和难

郑红

郑红,江汉区万松街武展社区书记,自2020年11月开始负责市教委万松老旧小区改造的工作。

拆违工作是老旧小区改造的前提,在很多人眼里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但郑红从心底里认为这是个彻底解决老旧小区面貌的大好事。

然而现实往往比想象艰难。拆违涉及到很多居民的实际利益,还没开始入户谈判,有些居民就担心起拆违和以后的改造会影响自己目前的生活。有的人避而不见,有的人拒不配合,更有的人狮子大张口,提出过分的条件。郑红说,拆违工作并不是简单的面对每一户居民,而是要面对他们背后的家人、朋友、亲戚,包括一些观望的人。

对于拆违中出现的争执和矛盾,郑红一直有一个原则,在不影响法规政策的前提下,优先照顾弱势群体,她说,她也是吃过苦的人,理解居民的苦和难。

武展教委院14号院居民赵平(化名)因病卖房后致贫,跟母亲相依为命,借住在14号院内一处私搭而成的低层吊脚楼,环境简陋,生活困难。根据违章建筑“三不改”原则,需拆除此楼违建才能进行后续改造工作,赵平及其母亲将面临无处安身的困境。

教委院赵平一家改造前的住房

郑红对赵平一家的处境,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一方面,她和同事多次上门对赵平及其母亲进行心理安抚,缓解焦虑情绪,坚定他们乐观面对生活的信心;另一方面,积极发动共建单位献计献策,筹措资源,经过不懈努力、多次协调,附近中学的校方领导愿意通过签订协议的形式将校内一处废旧仓库让与赵平居住,赵平一家的安置终于有了着落。

教委院赵平一家改造后的新家

随后,施工方对仓库进行合理布局,经过简单装修,旧仓库改变的厨房、洗手间、卧室一应俱全,并解决了其用水用电用气的问题。社区工作人员还自发捐赠出木床、桌椅、取暖器等生活用品和家用电器,大家一起用爱心为赵平及其家人筑起了一个简单温馨的“新家”。

这位独居老人

把想说的话写在信里

徐照泉

对于负责常青片甲乙丙丁小区旧改工程建设的徐照泉而言,印象最深的不是工作中的辛苦,而是小区居民的默默支持和发自内心的感谢。

改造前的甲乙丙丁小区,基本上都是八十年代初建成的单位宿舍及还建楼,污水排水设施老化,全部是破损的铸铁管,所有屋面存在严重的漏水问题,小区道路有积水问题,外墙渗水严重,消防设施匮乏,违建多达89处,拆违工作量巨大。

徐照泉曾多次接到一位七十多岁的独居老人刘湘云(化名)的请求,去实地勘察她家的房屋渗水情况。厨卫墙体已呈黑色,水渍布满屋顶和墙壁,天气晴朗的时候,要每四个小时接一次水倒掉,管道早已生锈;下雨的时候,屋里地坪全是水,老人只能抱起被褥,在走廊里过夜。做工程出身的徐照泉,很难想象一个年过七旬的病弱老人,是如何度过每一个日日夜夜。

坐在办公室,徐照泉说,“旧改”和“宜居”是一个方向:前者是他需要兢兢业业,努力完成的工作;后者,是他激发热情并努力追逐的价值和目标。

老人家里的问题,并不在旧改的范围中,但是施工方本着为居民办实事的原则,依然在最短时间内拿出方案,免费帮老人整修,彻底解决了房屋渗漏问题。

刘湘云是个沉默寡言的老人,把所有想说的话,写在感谢信里,“社区书记和吴主任指派师傅帮我维修,你们把老百姓的事记心上,解决了我的实际困难,特此感谢”。那份真挚,让所有参与旧改的工作人员感到所有的辛苦和委屈都是值得的。

工作一个通宵

增加30个停车位

舒坦

“老旧小区的改造和治理,不是名词,是动词。从规划开始,到项目完成以及今后的维护,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改进的动态过程。”在江汉区九头鸟小区物业办公室,项目总经理舒坦这样说。

2020年老旧小区改造,为配合外墙脚手架施工,九头鸟小区物业公司对小区进行了车辆外迁安置。该小区共有车辆70余台,小区外没有停车场,车位严重不足。为了配合脚手架搭设工作的顺利推进,经过与交管局协调,终于同意将门口的场地给小区居民临时停车,但也仅有20多个车位。

2020年11月1日晚上10点

突如其来的事发生了

有三台车辆要强行入内被禁止

便横在小区门口堵门

为了避免事态发展,舒坦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联合多方一起跟居民沟通。随后他又和总包方石昆鹏联系,经多方协调从多处临时调集钢板连夜铺路,2日晚9点至次日凌晨3点才全部铺装完毕,通过一夜的努力再给居民增加30个停车位,极大地缓解了居民的压力,也让项目能够顺利实施下去。

这样的突发事件,在改造工作中经常出现。舒坦说,老旧小区改造中每一项具体工作的细致和到位,自己就是受益者,这些处理事情的经历,让他不断思考“平衡”这个词,改造期间与居民生活习惯之间的平衡,在执行中法规和人情的平衡。

鸡毛蒜皮的琐事,不理解不配合的居民,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不是没有影响过舒坦。他在最困难的时候,有过退缩,但最后还是撸起袖子干下去。

“这份有意义的工作让我眷念”,舒坦承认,他是一个执着的人,没有这种执着,没办法在这里扎下根。他有时候会抱怨,但实际上,他比谁都离不开这里。

老旧小区的改造,是一个集合了拆违、整治、工程建设和物业管理等复杂命题的时代样本。正是因为有郑红、徐照泉、舒坦这样的党员干部,通过积极解决居民实际问题、不分日夜应急处理各类事情,老旧小区最终破茧成蝶。

2019年以来,江汉区完成改造25个老旧小区,惠及13100户居民,为保持改造成果,与万科物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老旧社区改造等领域,共同探索城市管理“江汉模式”。

老旧小区改造是社区治理的重要一环。作为投身其中的基层干部,怎样找到自己的价值,保持热血和初心,切实解决小区改造存在的问题?

江汉区三位负责老旧小区改造的基层干部给出了他们的回答。

我是吃过苦的人

理解特困户的苦和难

郑红

郑红,江汉区万松街武展社区书记,自2020年11月开始负责市教委万松老旧小区改造的工作。

拆违工作是老旧小区改造的前提,在很多人眼里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但郑红从心底里认为这是个彻底解决老旧小区面貌的大好事。

然而现实往往比想象艰难。拆违涉及到很多居民的实际利益,还没开始入户谈判,有些居民就担心起拆违和以后的改造会影响自己目前的生活。有的人避而不见,有的人拒不配合,更有的人狮子大张口,提出过分的条件。郑红说,拆违工作并不是简单的面对每一户居民,而是要面对他们背后的家人、朋友、亲戚,包括一些观望的人。

对于拆违中出现的争执和矛盾,郑红一直有一个原则,在不影响法规政策的前提下,优先照顾弱势群体,她说,她也是吃过苦的人,理解居民的苦和难。

武展教委院14号院居民赵平(化名)因病卖房后致贫,跟母亲相依为命,借住在14号院内一处私搭而成的低层吊脚楼,环境简陋,生活困难。根据违章建筑“三不改”原则,需拆除此楼违建才能进行后续改造工作,赵平及其母亲将面临无处安身的困境。

教委院赵平一家改造前的住房

郑红对赵平一家的处境,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一方面,她和同事多次上门对赵平及其母亲进行心理安抚,缓解焦虑情绪,坚定他们乐观面对生活的信心;另一方面,积极发动共建单位献计献策,筹措资源,经过不懈努力、多次协调,附近中学的校方领导愿意通过签订协议的形式将校内一处废旧仓库让与赵平居住,赵平一家的安置终于有了着落。

教委院赵平一家改造后的新家

随后,施工方对仓库进行合理布局,经过简单装修,旧仓库改变的厨房、洗手间、卧室一应俱全,并解决了其用水用电用气的问题。社区工作人员还自发捐赠出木床、桌椅、取暖器等生活用品和家用电器,大家一起用爱心为赵平及其家人筑起了一个简单温馨的“新家”。

这位独居老人

把想说的话写在信里

徐照泉

对于负责常青片甲乙丙丁小区旧改工程建设的徐照泉而言,印象最深的不是工作中的辛苦,而是小区居民的默默支持和发自内心的感谢。

改造前的甲乙丙丁小区,基本上都是八十年代初建成的单位宿舍及还建楼,污水排水设施老化,全部是破损的铸铁管,所有屋面存在严重的漏水问题,小区道路有积水问题,外墙渗水严重,消防设施匮乏,违建多达89处,拆违工作量巨大。

徐照泉曾多次接到一位七十多岁的独居老人刘湘云(化名)的请求,去实地勘察她家的房屋渗水情况。厨卫墙体已呈黑色,水渍布满屋顶和墙壁,天气晴朗的时候,要每四个小时接一次水倒掉,管道早已生锈;下雨的时候,屋里地坪全是水,老人只能抱起被褥,在走廊里过夜。做工程出身的徐照泉,很难想象一个年过七旬的病弱老人,是如何度过每一个日日夜夜。

坐在办公室,徐照泉说,“旧改”和“宜居”是一个方向:前者是他需要兢兢业业,努力完成的工作;后者,是他激发热情并努力追逐的价值和目标。

老人家里的问题,并不在旧改的范围中,但是施工方本着为居民办实事的原则,依然在最短时间内拿出方案,免费帮老人整修,彻底解决了房屋渗漏问题。

刘湘云是个沉默寡言的老人,把所有想说的话,写在感谢信里,“社区书记和吴主任指派师傅帮我维修,你们把老百姓的事记心上,解决了我的实际困难,特此感谢”。那份真挚,让所有参与旧改的工作人员感到所有的辛苦和委屈都是值得的。

工作一个通宵

增加30个停车位

舒坦

“老旧小区的改造和治理,不是名词,是动词。从规划开始,到项目完成以及今后的维护,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改进的动态过程。”在江汉区九头鸟小区物业办公室,项目总经理舒坦这样说。

2020年老旧小区改造,为配合外墙脚手架施工,九头鸟小区物业公司对小区进行了车辆外迁安置。该小区共有车辆70余台,小区外没有停车场,车位严重不足。为了配合脚手架搭设工作的顺利推进,经过与交管局协调,终于同意将门口的场地给小区居民临时停车,但也仅有20多个车位。

2020年11月1日晚上10点

突如其来的事发生了

有三台车辆要强行入内被禁止

便横在小区门口堵门

为了避免事态发展,舒坦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联合多方一起跟居民沟通。随后他又和总包方石昆鹏联系,经多方协调从多处临时调集钢板连夜铺路,2日晚9点至次日凌晨3点才全部铺装完毕,通过一夜的努力再给居民增加30个停车位,极大地缓解了居民的压力,也让项目能够顺利实施下去。

这样的突发事件,在改造工作中经常出现。舒坦说,老旧小区改造中每一项具体工作的细致和到位,自己就是受益者,这些处理事情的经历,让他不断思考“平衡”这个词,改造期间与居民生活习惯之间的平衡,在执行中法规和人情的平衡。

鸡毛蒜皮的琐事,不理解不配合的居民,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不是没有影响过舒坦。他在最困难的时候,有过退缩,但最后还是撸起袖子干下去。

“这份有意义的工作让我眷念”,舒坦承认,他是一个执着的人,没有这种执着,没办法在这里扎下根。他有时候会抱怨,但实际上,他比谁都离不开这里。

老旧小区的改造,是一个集合了拆违、整治、工程建设和物业管理等复杂命题的时代样本。正是因为有郑红、徐照泉、舒坦这样的党员干部,通过积极解决居民实际问题、不分日夜应急处理各类事情,老旧小区最终破茧成蝶。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