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大武汉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武汉因你而荣|江汉基层人物:是党员就要为大家服务

2021-06-07 17:08

要闻

6月4日,人民日报“我是共产党员”专栏刊登了唐家墩街唐蔡社区香江花园小区党支部书记朱春清服务居民、为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事例。

江汉区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来,2.1万名居民党员走出家门、亮明身份,加入志愿服务队,1.8万名在职党员到全区109个社区下沉,认领服务岗位近3万个,开展服务2.14万次,在居民群众家门口办实事、做好事。

是党员就要为大家服务——朱春清

高塔般树立的电梯钢结构下,工人正在进行钢板切割,火花四溅。朱春清小心翼翼地穿过脚手架之间的通道,找到一个安全位置,掏出手机拍摄电梯施工情况,在业主微信群里做起了“现场直播”。



作为唐家墩街唐蔡社区的一位党支部书记,年过70岁的朱春清为了楼栋加装电梯的事情没少忙活。回想起自己跑前跑后的经历,朱春清打开了话匣子……

聚共识

自去年10月下旬开始,朱春清便挨家挨户地征求邻居对加装电梯的意见。

按照规定,旧楼加装电梯需要2/3业主同意,还需要每个业主都明确表示不反对。很多一二层的业主,会担心采光、噪声等问题,即使无需出资,也经常有人表示反对。朱春清做业委会主任时,帮几个楼栋跑过相关手续,知道加装电梯是件难事,但他还是一口答应了下来。“只要真心实意为每家每户着想,这事一定能办成。”朱春清说。

议方案

讨论最久的是费用分摊问题。楼层越高应出资越多,这是共识,但具体怎么分摊?从“步梯法”到“系数法”,邻居们提出两种方案,但因为计算起来都比较复杂,一时没有定论。正踌躇不定时,朱春清在纸上写写画画,惊喜地发现了一个解决方案:“三楼3万元,四楼4万元……减去‘同意但不参与’的那几户,加起来正好是电梯公司的报价!”听了朱春清的解释,大家一合计,一致通过了费用分摊的办法,表示“这个方法简单实用”。

“加装电梯是重要的民生实事,但要办好这件事,难度不小。”唐蔡社区党委书记季砚芳说,“朱书记推进得这么顺利,关键是他时刻不忘自己是个党员,平时为大家服务,在群众中有威望、有凝聚力。想要齐心办事,就需要一位这样的牵头人。”

服好务

向江汉区政务服务中心提交资料后,加装电梯的审批很快通过了,可几十万元加装电梯的款项不是小数目,谁来负责保管呢?大家一商量,一致决定“还得是朱书记”。为了不辜负邻居们的信任,朱春清开设了一个新账户,专款专用,时时报账。和电梯公司签订合同需要谨慎细致。朱春清提前把格式合同文本发给每位居民,请大家提意见,还专门找来从汉阳区人民法院退休的朋友,一条一条仔细审查合同条款。

社区里的事琐碎又耗费精力,有的时候还吃力不讨好,为大家牵头做这些事情图啥呀?朱春清说:“是党员就要为大家服务呀。我虽然已经从工作岗位退休,但作为党员永不退休,在社区里,同样可以为群众服务。”

北湖街党员为群众办实事

紧贴居民需求 有问有答

北湖街横堤社区涌现出了一批批先进典型党员,谭文运就是其中一个。谭文运作为中百集团武汉生鲜食品加工配送有限公司的下沉党员,在社区组织的下沉党员对接活动中,现场签订了《党群服务联系卡》,主动认领了10户空巢、高龄等行动不便的老人为帮扶对象,已连续7个月自费为他们购买豆制品和水果,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为他们送去温暖。更带动家人看望困难居民梅秋娥,送去米和油。在她的带动下,更多的下沉党员自发认领了帮扶对象,积极地加入到为社区服务为居民服务的队伍中来。

解决居民难题 有情有力

难事不愁、下沉解忧。2021年5月15日,天气突变,暴雨倾盆,北湖街德望社区“应急热线”响起,台北路222号居民刘友华求助,棚房区漏雨,给生活带来不便。接到“应急热线”后,下沉党员应急队伍的沈凤山立即赶至现场,勘察现场具体情况,及时做出应急对策:一方面,用大塑料布沿房内屋檐拉起挡雨,防止家具被淋湿;另一方面,迅速联系市政三公司,沟通增加防雨材料、修缮漏雨区域事宜。因为处理迅速得当,得到居民认可和夸奖。

缓解居民矛盾 有声有色

旧城改造工程正在北湖街建设社区新华小区进行,党员王淑芳同志作为小区业委会主任,广泛发动党员开展调研工作,做到听民意、莫实情、求精细。在旧城改造工作见面会上,她提出将设计方案与收集整理的居民改造意见相结合,为改造方案提供了创新思路,让改造方案更加以“居民”想法为本。改造工程刚启动时,因楼顶有违建,防水工程无法施工,王淑芳召集各楼栋志愿者,主动与楼顶住户沟通、宣传旧城改造工程及相关政策,努力取得户主的理解和支持,户主自行将违建拆除,加快旧城改造工程进度。在改造过程中,她积极沟通协调各单位、部门,为旧城改造工程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聚焦需求沉出实效

立足“岗位”领航自治

区信访局副局长李勇,到居住地常青街邬家墩社区下沉,担任小区党支部第一书记和业委会主任,当好三个“带头人”。

书记责任扛肩上,争当小区团队“带头人”。谋划活动找点子、组织活动探路子、总结活动想法子,李勇在担任小区党支部第一书记时,整合党组织资源,策划小区下沉党员服务活动;为进一步畅通交流渠道,他建立小区下沉党员群,征集党员专业特长及服务意愿、发布居民需求及服务活动,党员自愿认领,引导下沉党员从“要我服务”到“我要服务”的转变。

主任职责抓手上,争当小区治理“带头人”。2020年8月,李勇通过法定程序、当选小区第二届业委会主任,他带领业委会联合小区党支部开展“心连小区促和谐,手举党旗做奉献”系列服务,组织联合支部党日、“心连小区,解民之忧”、“心连小区,美化家园”、“心连小区,共保平安”、“心连小区,征集民意”等系列党员服务23次,参加服务的党员达413人次。

党员义务放心上,争当小区服务“带头人”。李勇组织和策划党员活动之余,带头参与楼道清扫、清除牛皮癣、地库清洗等日常服务。针对小区地下车库无平面图、易造成停车纠纷的问题,他发动党员力量,利用晚上下班时间,深入车库清理点位,连夜勾画车库平面图,既明晰了车位数量,又为下步管理提供了坚实保障。

退伍不褪色的

多“员”红色力量——艾树林

在万松街王家墩社区,有位热心助人的退休老党员,他就是建设大道519-539片区支部委员艾树林。从军多年的他,退休后把军人的韧劲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化作帮助群众的动力。在社区大家庭中,他充当着矛盾调解员、政策宣传员、环境治理员、老弱护理员等多个角色,成为居民群众信任的多“员”红色力量!

他是小区管理员 营造和谐社会氛围

艾树林不仅帮忙解决矛盾纠纷问题,还关心小院整体环境,他积极参与爱国卫生运动,清理老旧车棚和枯枝落叶,院内垃圾桶乱放、下水道堵塞等等……居民反映情况他总是随叫随到,想办法出主意解决问题,用一颗赤诚之心服务小院每个角落。

他是老弱护理员 关心关爱空巢老人

身为“小院微管家”的艾树林经常关心照顾空巢、独居老人。疫情期间,空巢老人李爷爷因身患高血压、偏瘫病要去医院,艾树林在医院里跑前跑后,为李爷爷办理各项检查手续,用了整整一天时间,终于让李爷爷住进了医院。住院期间,艾树林惦记老人的生活起居,先后五次前往医院给老人送药和生活用品,直到李爷爷出院。

他是学习引导员 政策宣传深入人心

作为片区支部委员,他把对党的忠诚和热爱言传身教传递到党员群众当中。特别是抗疫期间,他经常在微邻里群里号召大家接受党中央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一行动,动员引导居民积极配合社区防疫工作,成效显著,建设大道519-539号院内居民出入均带口罩,自觉出入扫码测温,小区封控次序井然,有效保障了居民群众健康安全。

江汉里社区下沉党员

“帮扶认领”爱心助老

“芦奶奶的福气实在好,邻居小胡把她照顾得井井有条,家里缺什么,芦奶奶想吃什么,小胡都会帮她置办好”。居民们口中所说的小胡,是汉兴街江汉里社区的一名下沉党员,住在小胡隔壁正是芦奶奶,她俩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却情同母女,小胡照顾芦奶奶一晃就是2年。

芦奶奶今年83岁,因身体原因无儿无女,和老伴相依为命。不幸的是,疫情期间,老伴突发疾病去世,留下她孤身一人。社区工作人员三番五次劝她去敬老院颐养天年,她却说舍不得这里。为了照顾芦奶奶日常生活,社区便轮番派人上门看望,捎去日常生活用品。

芦奶奶孤苦伶仃的现状,小胡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恰逢社区下沉党员开展认岗、认亲活动,她主动认芦奶奶为亲,承担了照顾芦奶奶的日常生活,使芦奶奶终于老有所依。芦奶奶喜欢的吃食,小胡总会隔三差五送到老人家里;芦奶奶平时有个病痛,小胡也从不耽搁,立马会去药房给她购买药物,时刻关心着芦奶奶的身体健康。芦奶奶逢人就夸小胡说:“我的这个亲戚认对了!我现在一点都不觉得孤单,住在江汉里社区真是幸福满满啦!

6月4日,人民日报“我是共产党员”专栏刊登了唐家墩街唐蔡社区香江花园小区党支部书记朱春清服务居民、为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事例。

江汉区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来,2.1万名居民党员走出家门、亮明身份,加入志愿服务队,1.8万名在职党员到全区109个社区下沉,认领服务岗位近3万个,开展服务2.14万次,在居民群众家门口办实事、做好事。

是党员就要为大家服务——朱春清

高塔般树立的电梯钢结构下,工人正在进行钢板切割,火花四溅。朱春清小心翼翼地穿过脚手架之间的通道,找到一个安全位置,掏出手机拍摄电梯施工情况,在业主微信群里做起了“现场直播”。



作为唐家墩街唐蔡社区的一位党支部书记,年过70岁的朱春清为了楼栋加装电梯的事情没少忙活。回想起自己跑前跑后的经历,朱春清打开了话匣子……

聚共识

自去年10月下旬开始,朱春清便挨家挨户地征求邻居对加装电梯的意见。

按照规定,旧楼加装电梯需要2/3业主同意,还需要每个业主都明确表示不反对。很多一二层的业主,会担心采光、噪声等问题,即使无需出资,也经常有人表示反对。朱春清做业委会主任时,帮几个楼栋跑过相关手续,知道加装电梯是件难事,但他还是一口答应了下来。“只要真心实意为每家每户着想,这事一定能办成。”朱春清说。

议方案

讨论最久的是费用分摊问题。楼层越高应出资越多,这是共识,但具体怎么分摊?从“步梯法”到“系数法”,邻居们提出两种方案,但因为计算起来都比较复杂,一时没有定论。正踌躇不定时,朱春清在纸上写写画画,惊喜地发现了一个解决方案:“三楼3万元,四楼4万元……减去‘同意但不参与’的那几户,加起来正好是电梯公司的报价!”听了朱春清的解释,大家一合计,一致通过了费用分摊的办法,表示“这个方法简单实用”。

“加装电梯是重要的民生实事,但要办好这件事,难度不小。”唐蔡社区党委书记季砚芳说,“朱书记推进得这么顺利,关键是他时刻不忘自己是个党员,平时为大家服务,在群众中有威望、有凝聚力。想要齐心办事,就需要一位这样的牵头人。”

服好务

向江汉区政务服务中心提交资料后,加装电梯的审批很快通过了,可几十万元加装电梯的款项不是小数目,谁来负责保管呢?大家一商量,一致决定“还得是朱书记”。为了不辜负邻居们的信任,朱春清开设了一个新账户,专款专用,时时报账。和电梯公司签订合同需要谨慎细致。朱春清提前把格式合同文本发给每位居民,请大家提意见,还专门找来从汉阳区人民法院退休的朋友,一条一条仔细审查合同条款。

社区里的事琐碎又耗费精力,有的时候还吃力不讨好,为大家牵头做这些事情图啥呀?朱春清说:“是党员就要为大家服务呀。我虽然已经从工作岗位退休,但作为党员永不退休,在社区里,同样可以为群众服务。”

北湖街党员为群众办实事

紧贴居民需求 有问有答

北湖街横堤社区涌现出了一批批先进典型党员,谭文运就是其中一个。谭文运作为中百集团武汉生鲜食品加工配送有限公司的下沉党员,在社区组织的下沉党员对接活动中,现场签订了《党群服务联系卡》,主动认领了10户空巢、高龄等行动不便的老人为帮扶对象,已连续7个月自费为他们购买豆制品和水果,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为他们送去温暖。更带动家人看望困难居民梅秋娥,送去米和油。在她的带动下,更多的下沉党员自发认领了帮扶对象,积极地加入到为社区服务为居民服务的队伍中来。

解决居民难题 有情有力

难事不愁、下沉解忧。2021年5月15日,天气突变,暴雨倾盆,北湖街德望社区“应急热线”响起,台北路222号居民刘友华求助,棚房区漏雨,给生活带来不便。接到“应急热线”后,下沉党员应急队伍的沈凤山立即赶至现场,勘察现场具体情况,及时做出应急对策:一方面,用大塑料布沿房内屋檐拉起挡雨,防止家具被淋湿;另一方面,迅速联系市政三公司,沟通增加防雨材料、修缮漏雨区域事宜。因为处理迅速得当,得到居民认可和夸奖。

缓解居民矛盾 有声有色

旧城改造工程正在北湖街建设社区新华小区进行,党员王淑芳同志作为小区业委会主任,广泛发动党员开展调研工作,做到听民意、莫实情、求精细。在旧城改造工作见面会上,她提出将设计方案与收集整理的居民改造意见相结合,为改造方案提供了创新思路,让改造方案更加以“居民”想法为本。改造工程刚启动时,因楼顶有违建,防水工程无法施工,王淑芳召集各楼栋志愿者,主动与楼顶住户沟通、宣传旧城改造工程及相关政策,努力取得户主的理解和支持,户主自行将违建拆除,加快旧城改造工程进度。在改造过程中,她积极沟通协调各单位、部门,为旧城改造工程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聚焦需求沉出实效

立足“岗位”领航自治

区信访局副局长李勇,到居住地常青街邬家墩社区下沉,担任小区党支部第一书记和业委会主任,当好三个“带头人”。

书记责任扛肩上,争当小区团队“带头人”。谋划活动找点子、组织活动探路子、总结活动想法子,李勇在担任小区党支部第一书记时,整合党组织资源,策划小区下沉党员服务活动;为进一步畅通交流渠道,他建立小区下沉党员群,征集党员专业特长及服务意愿、发布居民需求及服务活动,党员自愿认领,引导下沉党员从“要我服务”到“我要服务”的转变。

主任职责抓手上,争当小区治理“带头人”。2020年8月,李勇通过法定程序、当选小区第二届业委会主任,他带领业委会联合小区党支部开展“心连小区促和谐,手举党旗做奉献”系列服务,组织联合支部党日、“心连小区,解民之忧”、“心连小区,美化家园”、“心连小区,共保平安”、“心连小区,征集民意”等系列党员服务23次,参加服务的党员达413人次。

党员义务放心上,争当小区服务“带头人”。李勇组织和策划党员活动之余,带头参与楼道清扫、清除牛皮癣、地库清洗等日常服务。针对小区地下车库无平面图、易造成停车纠纷的问题,他发动党员力量,利用晚上下班时间,深入车库清理点位,连夜勾画车库平面图,既明晰了车位数量,又为下步管理提供了坚实保障。

退伍不褪色的

多“员”红色力量——艾树林

在万松街王家墩社区,有位热心助人的退休老党员,他就是建设大道519-539片区支部委员艾树林。从军多年的他,退休后把军人的韧劲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化作帮助群众的动力。在社区大家庭中,他充当着矛盾调解员、政策宣传员、环境治理员、老弱护理员等多个角色,成为居民群众信任的多“员”红色力量!

他是小区管理员 营造和谐社会氛围

艾树林不仅帮忙解决矛盾纠纷问题,还关心小院整体环境,他积极参与爱国卫生运动,清理老旧车棚和枯枝落叶,院内垃圾桶乱放、下水道堵塞等等……居民反映情况他总是随叫随到,想办法出主意解决问题,用一颗赤诚之心服务小院每个角落。

他是老弱护理员 关心关爱空巢老人

身为“小院微管家”的艾树林经常关心照顾空巢、独居老人。疫情期间,空巢老人李爷爷因身患高血压、偏瘫病要去医院,艾树林在医院里跑前跑后,为李爷爷办理各项检查手续,用了整整一天时间,终于让李爷爷住进了医院。住院期间,艾树林惦记老人的生活起居,先后五次前往医院给老人送药和生活用品,直到李爷爷出院。

他是学习引导员 政策宣传深入人心

作为片区支部委员,他把对党的忠诚和热爱言传身教传递到党员群众当中。特别是抗疫期间,他经常在微邻里群里号召大家接受党中央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一行动,动员引导居民积极配合社区防疫工作,成效显著,建设大道519-539号院内居民出入均带口罩,自觉出入扫码测温,小区封控次序井然,有效保障了居民群众健康安全。

江汉里社区下沉党员

“帮扶认领”爱心助老

“芦奶奶的福气实在好,邻居小胡把她照顾得井井有条,家里缺什么,芦奶奶想吃什么,小胡都会帮她置办好”。居民们口中所说的小胡,是汉兴街江汉里社区的一名下沉党员,住在小胡隔壁正是芦奶奶,她俩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却情同母女,小胡照顾芦奶奶一晃就是2年。

芦奶奶今年83岁,因身体原因无儿无女,和老伴相依为命。不幸的是,疫情期间,老伴突发疾病去世,留下她孤身一人。社区工作人员三番五次劝她去敬老院颐养天年,她却说舍不得这里。为了照顾芦奶奶日常生活,社区便轮番派人上门看望,捎去日常生活用品。

芦奶奶孤苦伶仃的现状,小胡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恰逢社区下沉党员开展认岗、认亲活动,她主动认芦奶奶为亲,承担了照顾芦奶奶的日常生活,使芦奶奶终于老有所依。芦奶奶喜欢的吃食,小胡总会隔三差五送到老人家里;芦奶奶平时有个病痛,小胡也从不耽搁,立马会去药房给她购买药物,时刻关心着芦奶奶的身体健康。芦奶奶逢人就夸小胡说:“我的这个亲戚认对了!我现在一点都不觉得孤单,住在江汉里社区真是幸福满满啦!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