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伴,辛苦了,不管以前的日子有多么艰苦,我们携手共进,白头偕老。”七夕前,多由老旧小区组成的满春街道长堤社区也泛起浪漫涟漪,20对携手相伴到老的夫妻,深情告白,一同回忆过去。
为丰富老年人晚年生活,满春街道长堤社区以党建为引领,从强化阵地建设、打造精品课程、发挥组织优势上入手,积极搭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融合平台,扎实有序推进老年教育工作,成功建设老年远程教育试点社区。
强化阵地建设
让“老有所学”有保障
♪♪♪“我有一只小毛驴,我从来也不骑……”
进入长堤社区活动中心,一段“刻入DNA”的曲调传来,让人不禁跟唱。
原以为是谁家小孩在练钢琴,走近一看竟是位头发花白的婆婆专注地边看乐谱边敲击琴键,调子不甚纯熟,却也有模有样了。
“我们从六月份开始跟老师学,老师不在就跟着这些视频学,现在也能认得乐谱、弹些简单的曲子了。”70岁的胡美珍婆婆与“琴友”李国瑛婆婆都住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之上的居民楼里,自从社区采购了一批自带卡通视频教学的“高科技”钢琴,并请来专业老师每周两次指导居民练习,她们便是琴室里的常客。
近年来
长堤社区通过整合社区资源
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打造出“家门口”的老年大学
现已建成老年人活动中心、多功能活动室等场地,并配备大屏高清电视、光纤网络以及整套音响设备等硬件设备,为远程教育课堂提供支持;组建了线上交流学习群,定期发布学习内容、交流学习心得,让老年学习“不打烊”。
“共享钢琴室”“老年棋牌室”“图书阅览室”等室内教学空间,以及室外“科普园地”“戏曲广场”等教学阵地,共同拓展着老年教育新型场景。
“我年轻时上班从武昌到汉口要转四班车花上两个小时,想抽空学琴画画基本是不可能的。”青年时期受限于工作生活条件难以达成的愿望,古稀之年的李国瑛婆婆却在“家门口”实现了,现在这可以自由发展艺术爱好、参加手工活动的生活,让她觉得很是充实。
打造精品课程
让“老有所乐”有优势
在长堤社区,能学的远不止钢琴课程,社区“按需设课”,既有书法、音乐、刺绣、养身保健等常态化课程,也有楚剧、平安宣讲、普法宣传、健康救护知识等特色课程,资源充实丰富。
针对老年人心理健康预防,社区依托现有品牌“心语室”,开展“爱满长堤 触摸心灵”“ 心启航 花疗愈”“赏民俗 画扇面”等手工课程,让老年人释放日常压力,舒缓心情。
为打通数字鸿沟,社区举办“智慧助老”智能手机教学课堂,引导社区老年人正确使用新型数字生活服务APP,进一步提高社区老年人的数字技能以及防范电信诈骗意识,让老年人从“远远观望”到“得心应手”,共享智慧生活。
社区还通过共联共建
邀请街道“青春习语”宣讲团
回民小学走进社区
老少同学增添趣味
发挥组织优势
让“老有所为”有实效
为鼓励引导老年人从“老有所学”向“老有所为”延伸拓展,使老年学员更好地融入社会、服务社会,长堤社区一方面挖掘“银龄能人”,扩充老年教育师资库,让老年人在学习的同时也有获得感和价值感。另一方面,将老年教育与志愿服务相结合,组织老年学员参与手绘文化墙、学雷锋志愿日、义务奉献日等志愿活动,达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理想目标。
前段时间,社区内经营布匹批发生意的商户向社区捐赠了些不同面料的布,正当工作人员为如何使用发愁时,几名身怀缝纫手艺的能人自告奋勇进行改造。面料厚韧性强的缝成手提袋,面料柔软亲肤的做成围巾、坎肩,随后社区将成品加入义卖活动中,果然大受欢迎。社区慈善基金增添了一笔收益,能人们除了收获大家的夸赞,也为自己挣来高额志愿服务积分。
积分换课程、积分换服务
在社区建立的
积分奖励机制催动下
更多的老年居民走出家门
融入社区学习
或运用专长参与志愿服务
“长堤社区将根据新时代老年人的特点,力争将社区老年教育课程更加规范化、常态化、多样化,全力打造社区老年教育新高地,让更多的老年人走进课堂,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质量老年教育。”社区相关负责人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