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大武汉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院士&少年,对话开学第一课

2023-09-01 23:28 江汉之声微信公众号  

要闻

一头是50后的科学大师

一头是10后的青少年们

这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对话

正在武汉市第一初级中学(学苑)上演

9月1日,开学第一天,“少年对话院士”江汉区专场活动在武汉市第一初级中学(学苑)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肝胆胰外科领域专家、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陈孝平教授以《医路传承 立德树人》为题为线上线下2300名学生开讲。市第一初级中学(学苑)、武汉一中、红领巾学校、大兴第一实验学校学生代表与陈孝平院士展开对话。

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定君,区委书记李湛,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郑华,区委副书记、区委统战部部长胡金利,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赵陟,区政府副区长向悦等出席活动。

陈孝平是器官移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主任,他先后提出新的肝癌分类和大肝癌可安全切除的理论、建立控制肝切除出血技术3项和肝移植术1项、提出小范围肝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理念等,他还建立了国内首个由院士领衔的科普工作室。陈孝平院士为世界医学贡献了中国智慧,同时也培养出了一批高素质医学人才 ,他们大多成为各领域的学术带头人。

有的人选择用呼吁、发声去唤醒教育;

有的人选择用创新、创造去改变教育;

而70岁的陈孝平

用自己的人生故事寄望青少年

陈孝平院士

敢为人先、追求真理的探究精神

为正在探索人生发展方向的

学子们照亮前行之路

激励着他们不断尝试、挖掘潜能

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江汉这群少年

以未来的思考者

希望的承载者的身份

对话院士

少年想知道什么?想去创造什么?

16岁的陈孝平就是“赤脚医生”的一员,曾经的他行走在山间小道上,跋涉于田野间,用自己的双手和知识,为农村的人们送去健康与希望。


陈孝平总结多年从医经历,认为对待病人要做到“严、精、勤”,即严于术前、精益求精、勤观察勤处理。


现场学子们抛出了各类问题

小小的脑袋充满大大的疑惑

在与院士零距离的交流中

打开了思维的新大门

这一场对话

是中流砥柱对未来的期望

少年们的人生梦想得到新的启迪

未来之路也更真切

陈孝平院士从医50多年来,执刀过超过2万场手术,印象深刻的患者家属就是09年的暴走妈妈。14年前,陈孝平主刀的“暴走妈妈”陈玉蓉救子捐肝手术获得成功,至今,母子平安、生活幸福。

今天,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暴走妈妈”陈玉蓉现身活动。只见她手捧鲜花缓缓走上舞台,向陈孝平院士致敬并表达感谢。

“开学第一天,作为一个长辈,我想跟各位同学说:努力的意义可能对每个人来说都不尽相同,但可以确定的是,无论是谁,只有努力多一点,人生才会遗憾少一点。我们要始终相信,追光的人,终点一定是光芒万丈。”暴走妈妈这样寄语同学们。

母爱无疆 医者仁心

两个美好的词汇在此刻定格

少年们全神贯注

眼神里透露出希望与坚定

一初学苑九(2)班孙近家表示,“今天看到了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更加明确了以后奋斗目标,将以陈院士为榜样,刻苦学习,报考医学专业,为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科学梦想遥至四海

大师寄语牢记心间

不畏艰难 敢于探索

敢于创新 奋发向上

就在今天

开启乘风之旅

追梦吧!江汉少年

一头是50后的科学大师

一头是10后的青少年们

这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对话

正在武汉市第一初级中学(学苑)上演

9月1日,开学第一天,“少年对话院士”江汉区专场活动在武汉市第一初级中学(学苑)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肝胆胰外科领域专家、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陈孝平教授以《医路传承 立德树人》为题为线上线下2300名学生开讲。市第一初级中学(学苑)、武汉一中、红领巾学校、大兴第一实验学校学生代表与陈孝平院士展开对话。

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定君,区委书记李湛,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郑华,区委副书记、区委统战部部长胡金利,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赵陟,区政府副区长向悦等出席活动。

陈孝平是器官移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主任,他先后提出新的肝癌分类和大肝癌可安全切除的理论、建立控制肝切除出血技术3项和肝移植术1项、提出小范围肝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理念等,他还建立了国内首个由院士领衔的科普工作室。陈孝平院士为世界医学贡献了中国智慧,同时也培养出了一批高素质医学人才 ,他们大多成为各领域的学术带头人。

有的人选择用呼吁、发声去唤醒教育;

有的人选择用创新、创造去改变教育;

而70岁的陈孝平

用自己的人生故事寄望青少年

陈孝平院士

敢为人先、追求真理的探究精神

为正在探索人生发展方向的

学子们照亮前行之路

激励着他们不断尝试、挖掘潜能

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江汉这群少年

以未来的思考者

希望的承载者的身份

对话院士

少年想知道什么?想去创造什么?

16岁的陈孝平就是“赤脚医生”的一员,曾经的他行走在山间小道上,跋涉于田野间,用自己的双手和知识,为农村的人们送去健康与希望。


陈孝平总结多年从医经历,认为对待病人要做到“严、精、勤”,即严于术前、精益求精、勤观察勤处理。


现场学子们抛出了各类问题

小小的脑袋充满大大的疑惑

在与院士零距离的交流中

打开了思维的新大门

这一场对话

是中流砥柱对未来的期望

少年们的人生梦想得到新的启迪

未来之路也更真切

陈孝平院士从医50多年来,执刀过超过2万场手术,印象深刻的患者家属就是09年的暴走妈妈。14年前,陈孝平主刀的“暴走妈妈”陈玉蓉救子捐肝手术获得成功,至今,母子平安、生活幸福。

今天,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暴走妈妈”陈玉蓉现身活动。只见她手捧鲜花缓缓走上舞台,向陈孝平院士致敬并表达感谢。

“开学第一天,作为一个长辈,我想跟各位同学说:努力的意义可能对每个人来说都不尽相同,但可以确定的是,无论是谁,只有努力多一点,人生才会遗憾少一点。我们要始终相信,追光的人,终点一定是光芒万丈。”暴走妈妈这样寄语同学们。

母爱无疆 医者仁心

两个美好的词汇在此刻定格

少年们全神贯注

眼神里透露出希望与坚定

一初学苑九(2)班孙近家表示,“今天看到了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更加明确了以后奋斗目标,将以陈院士为榜样,刻苦学习,报考医学专业,为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科学梦想遥至四海

大师寄语牢记心间

不畏艰难 敢于探索

敢于创新 奋发向上

就在今天

开启乘风之旅

追梦吧!江汉少年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