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江汉路寻一碗热干面,
烟火气萦绕在鼻腔,未停留于墙面;
在菱角湖边听一曲虫鸣鸟啼,
碧波翠柳逃出了梦境,而碰撞于现实;
到万松园约三两好友小酌,
再无蚊蝇打扰,再无灰尘相伴……
连日来,江汉区聚焦群众生活边边角角,进一步推进健康江汉建设,先后开展“清洁家园在行动,携手共创文明城”、“人人动手除‘四害’,科学消杀促健康”、“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学校卫生工作及防控培训会等活动,下足“绣花功夫”,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群众健康素养水平,从目之所及切实感受到“武汉每天不一样”,从心之所向深刻理解到“爱卫运动为人人”。
国卫复审工作开展以来,江汉区巡查督导“四小”公共场所2640户次数、医疗机构58家,每周在全区109个社区开展清洁家园活动,共清运各类垃圾260吨、清除卫生死角800余处,整治15个老旧小区卫生环境,对全区15个农贸市场(便民摊群)开展专项督查。先后整改省市区督办问题360个,整改率达97%,一大批城市的“脏乱差”变成群众的“幸福花”。
落脚群众需求 找准“落针点”
“以前这里道路坑坑洼洼,车辆乱停乱放,园林绿化也没人管理,现在变得我都快不记得以前的样子了,在家门口就能给我的好姐妹们打卡拍照,她们羡慕坏了!”北湖街环保社区的王大妈激动地说。
想要了解一座城市的厚重底蕴,一定不能错过那些隐于林立高楼间的老街老巷。来到改造后的环保社区,闲庭漫步巷中,惊喜发现,不同于江汉区主干道的现代繁华,整个社区在浓厚的国潮范中,戏曲元素喷涂的楼栋墙面、精心布置的绿化景观、种类多样的健身器材、明黄浅蓝交错的中心游园区,让社区浸透着古典韵味。
再回首,旧巷已是千年身;看今朝,“新巷”俨然获重生。
据了解,8月10日,区园林局牵头组建的江汉区绿化精品提升工程指挥部精心谋划,注重群众需求,着力整治老旧小区环境脏乱差顽疾,高标准打造“花漾街区”。以北湖街环保社区为代表的一批老旧小区如今焕然一新,重新亮相,极大提升了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持续巩固了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
注重共同缔造 磨好“绣花针”
“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一时的努力或许并不难,难的是持之以恒。一直以来,如何凝聚群众共识、维护街道环境是推进爱卫运动长效管理的难点和堵点。
高家台位于江汉区唐家墩街道,外面车水马龙,高楼耸立,一派现代化都市景象,而巷内曾一度存在生活垃圾清运不及时、生活环境维护不全面、生活设施建设不充分等系列问题。现在来到高家台巷内,已难见曾经“脏乱差”的影子,规范了巷内多种多样的经营活动,也保留了群众喜闻乐见的烟火气。
这样的改变,少不了唐家墩街道的努力,唐家墩街道通过增加每日值守人员和清扫频次,动员群众发扬主人翁意识,充分根据生活环境中的卫生问题“对症下药”,同时带动群众把卫生清洁做实做好“标本兼治”。
“以前楼道里蛮多垃圾没人管,这老旧小区又没有物业,我们年纪大了搞不动。现在街道牵头,每周末都有很多志愿者来打扫干净,真的蛮感谢他们。”正在高家台小巷内纳凉的婆婆介绍到。
据悉,正值爱国运动愈发受到群众支持之际,全区各街道、部门每周末都在发动群众,带领志愿者投身“清洁家园”活动,让群众不做“看客”做“主体”,把街道的美好环境与群众的幸福生活相结合,共建共享整洁幸福的新家园。
走稳群众路线 用好“穿针法”
城市环境水平的提升与群众生活的便利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提高思想站位,加强统筹协调,在满足群众生活需求的基础上改进卫生环境,是在国卫复审工作中的“支撑点”。
“我现在在市场监管局同志的指导下,正确布置‘三防’设施,张贴禁烟标识,街坊们看我这里搞得干净,更相信我这里的味道,生意比以前好多了!”民意农贸市场里卖熟食的李老板高兴地说到,“以前只知道学好手艺把口味改好,但这市场缺乏管理,污水横流苍蝇乱飞,现在人们生活质量要求提高了,这样的环境很影响生意,酒香也怕巷子脏啊!好环境就是第一招牌!”
农贸市场就是群众手里的“菜篮子”,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食品品质的要求也提高了,因此要让这“菜篮子”里的菜健康卫生,更要让这装菜的“篮子”干净整洁。
江汉区市场监管局立足群众,提升食品卫生水平的基础上,努力维护农贸市场环境,在设施改造、日常监管方面下狠功夫,在提高农贸市场规范化管理方面动真本事。对于一些不合规的摊贩,进行政策讲解和规劝引导,保住了群众所需,还改善了卫生环境。绣出精致江汉,需要绷紧“绣料”,把握环境治理的工作核心和基本要求;还要拿稳“绣针”,因地制宜找准关键方法,探索创新绘制特色街区。江汉区副区长向悦多次召开工作会议强调,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高群众健康素养水平,要从群众的视角出发,带上“放大镜”,苦练内功、下足“绣花”功夫,把工作做实做细,引导江汉区的人民做到全民参与,力求江汉区的大街小巷做到全域整洁。